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半世纪前的忆苦思甜饭是什么味道?王小波:猪都不吃

半世纪前的忆苦思甜饭是什么味道?王小波:猪都不吃

前阵子写过一篇文章《60年代取消过春节:全民吃“忆苦思甜饭”,一律不放假》,有年轻的朋友询问:这忆苦思甜饭到底是什么做的?吃起来是什么味道?

在改革开放之后出生的年轻朋友,从来没有吃过忆苦思甜饭,自然不晓得是怎么回事,可以理解。所以,我们今天来详细介绍一下这种不会出现在任何一种菜谱上、也不属于八大菜系的饭菜。

我们知道,在很久以前的旧社会,劳苦大众虽然勤劳耕作,却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连吃一顿饱饭都是很奢侈的事情。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劳苦大众翻身做了主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是,正如一句民谣所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当大伙儿过上好日子的时候,也需要经常开展“忆苦思甜”活动,集体回忆旧社会的悲惨生活,来证明当前幸福生活的珍贵和来之不易。

“忆苦思甜”活动多在春节、国庆节、劳动节、儿童节、青年节等节日进行,活动的重点内容一定少不了吃忆苦思甜饭。

忆苦思甜饭的食材因地制宜。根据许多当事人的回忆,最广泛使用的食材有玉米、番薯、山芋、小麦麸子、莜麦、米糠、芋头花、 南瓜 花、 萝卜 缨子、榆树叶、红薯藤等。

在具体做法上,在北方,人们一般是把玉米、番薯、山芋、莜麦等食材磨成粉,蒸成 窝窝头 ;在南方,人们一般是把米糠、芋头花、南瓜花、萝卜缨子等食材放进锅里,熬煮成粥。

接下来问题来了:忆苦思甜饭好吃吗?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忆苦思甜饭是模拟旧社会劳苦大众的果腹之物,不会添加油盐等调味品,很难下咽——甚至很多时候,忆苦思甜饭会故意做得很难吃。否则的话,怎么能衬托出新社会的美好生活呢?

2017年7月15日《文摘报》发表过一篇散文《 忆苦饭 》,作者高克回忆起小时候吃忆苦思甜饭的情景说,“这忆苦饭是用麸子、豆腐渣和野菜熬成的——这些东西加热后都会散发出香气,单闻味道,也挺诱人”,可是“没吃几口,就觉得味不对,难以下咽”。

这时候他才恍然大悟,为什么老师会不断提醒他们“同学们,第一次先不要多盛,吃不够再盛”,因为那年头如果把吃不下去的忆苦饭倒掉,被别人看见,极可能招来灾祸。

当代著名作家王小波年轻时曾经在云南插过队,参与制作了一次忆苦思甜饭。在朴实木讷的司务长的指挥下,他用芭蕉树、芋头秆、南瓜藤,加上猪都不吃的碎稻壳,煮了一锅忆苦思甜饭。

司务长高兴地吹起了口哨,但王小波的心情不大好。他说:“说实在的,我这辈子没怕过什么,那回也没有怕,只是心里有点慌。我喂过猪,知道拿这种东西去喂猪,所有的猪都会想要咬死我。猪是这样,人呢?”

这顿忆苦思甜饭吃下去,当晚大家集体拉肚子,“到了第二天,我们队的人脸色都有点绿,下巴有点尖,走路也有点打晃”,只好放了一天假。

顺便说一下,有朋友说,“忆苦思甜”活动其实包括两种饭,一种是忆苦饭,一种是思甜饭。忆苦饭是回忆过去的苦日子,因此比较难吃;一种是思念今天的好日子,会做得比较好吃的。

改革开放以后,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忆苦思甜”活动被取消了,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倒是有些曾经参加过“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们,在参加聚会时会安排一顿忆苦思甜的饭,上几道窝窝头、贴饼子、发糕、粗粮饭等简朴粗粮食物,回忆当年的青葱岁月。

当然,这些食物经过了改良,味道远远不是半个世纪以前的忆苦思甜饭所能相提并论的。对于吃惯了大鱼大肉的现代人来说,富含高纤维的忆苦思甜饭反而是养生保健、科学饮食的“健康食品”。

如今,有的旅游景区针对中老年游客的回忆情结,推出了忆苦思甜饭,颇受欢迎。

2012年8月6日《南方日报》一则新闻报道:河南栾川县重渡沟风景区举行了一次忆苦思甜活动,邀请游客免费品尝忆苦思甜饭。忆苦思甜饭由红薯、土豆、萝卜、马齿苋菜馒头、青菜汤等构成,游客摩肩接踵,纷纷参加。

据主办方粗略统计,当天参加同吃“忆苦思甜饭”的游客坐了600余桌,大概6000余人。

抖音看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