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釜底抽薪是什么意思?

釜底抽薪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指暗中进行破坏。

出处:《三十六计》第十九计

解释: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把柴火从锅底抽掉。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比喻做事非常彻底。

近义词:抽薪止沸

反义词:火上浇油、扬汤止沸

釜底抽薪,语出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古人还说:“故以汤止沸,沸乃不止,诚知其本,则去火而已矣。”这个比喻很浅显,道理却说得十分清楚。水烧开了,再兑开水进去是不能让水温降下来的,根本的办法是把火退掉,水温自然就降下来了。

世间很多事物的初始与发展,和水凉水沸形式相似,生生变化之理相同。对立势力便是如此,与对立势力较量,道理和制止水沸相同。正面攻击,等于热水止沸,可能劳而无功;消除对立势力的生存根源,便是釜底抽薪。

扩展资料:

《釜底抽薪》选自《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

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

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解说后的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全书还有总说和跋。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参考资料来源:

釜底抽薪

[原文]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1)之象。

[注释]

(1)兑下乾上:兑下乾上得履卦。《易经·履》卦:“彖曰:柔履刚也。”则里含有以柔克刚的意思。

[译文]

两军对垒,不直接抗击他的锋芒,而是消弱他的气势,从根本上消弱他的战斗力,用以柔克刚的办法制服它。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①,而消其势②,兑下乾上之象③

①不敌其力:敌,动词,攻打。力,最坚强的部位。

②而消其势:势,气势—。

③兑下乾上之象:《易经》六十四卦中,《履》卦为“兑下乾上”,上卦为乾

为天.下卦为兑为泽。又,兑为阴卦,为柔;乾为阳卦,为刚。兑在下,从循环关

系和规律上说, 下必冲上,于是出现“柔克刚”之象。此计正是 运用此象推理衍

之,喻我取此计可胜强敌。

古人按语说:水沸者,力也,火之力也,阳中之阳也,锐不可当;薪者,火之

魄也,即力之势也,阴中之阴也,近而无害;故力不可当而势犹可消。尉缭子曰:

“气实则斗,气夺则走。”面夺气之法,则在攻心,昔吴汉为大司马,有寇夜攻汉

营,军中惊扰,汉坚卧不动,军中闻汉不动,有倾乃定。乃选精兵反击,大破之:

此即不直当其力而扑消其势也。宋薛长儒为汉、湖、滑三州通判,驻汉州。州兵数

百叛,开营门,谋杀知州、兵马监押,烧营以为乱。有来告者,知州、监押皆不敢

出。长儒挺身徒步,自坏垣入其营中,以福祸语乱卒日:“汝辈皆有父母妻子,何

故作此?叛者立于左,胁从者立于右!”于是,不与谋者数百人立于右;独主谋者

十三人突门而出,散于诸村野,寻捕获。时谓非长儒,则一城涂炭矣!此即攻心夺

气之用也。或日:敌与敌对,捣强敌之虚以败其将成之功也。

釜底抽薪是指采取某种行动使得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该成语出自北齐魏收的<<为候景叛移梁朝文>>中的”抽薪止水,剪草除根”.

釜底抽薪被称为三十六计之一.运用这个计策注重的是问题的本质,就像一锅烧开的水,你加再多得说,要不了多久它还是会沸,问题要根本解决,就要抽出锅底的柴薪. 从哲学上讲,任何事物在某个特定的阶段都会有一个矛盾在众多矛盾中占首要位置,即主要矛盾,只要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问题就很容易得到解决.

釜底抽薪术的谋略思想就事物的”本”和”源”,因此在实施本术前,应该”察本”,”溯源”,准确判断出事物的关键所在.

釜底抽薪是什么意思,中国古典成语连环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