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53岁,是个很危重的病人,她主要是少腹部刺痛,胀满。在当地经治月余,少腹刺痛胀满未减,于是省级大医院治疗,多方检查,没有明确诊断,医院决定剖腹探查。探查中发现下腹腔附件部有一个炎性包块。我那时是在西医院会诊,西医院的同志介绍病情特别详细,98%都是西医的术语,一讲就是一个半小时。我呢,听不懂,我在西医院会诊经常是当木偶,我听不懂也得听啊,要尊重别人。他要讲我就得听,但他究竟讲哪个细小部位我是搞不清,讲实在话,这对我也无关紧要。中医治病,我管你在卵巢还是在子宫,但是是在肠子里面还是肠子外面我要搞清楚,在肠子上就是肠痈了,那现在不在肠子上,也不在胃上,就在妇科的那一块附件部,就行了。西医它是入微的,它还是讲了个准确部位的,不过我不管,反正就在小肚子那一块。这个我不需要管的,因为我用中药的时候,没有说这个药是到卵巢去的,那个药是到子宫去的,所以这不需要搞清楚的。我这也是模糊数学,就是妇科附件部有一个炎性包块,通过切片确定了不是恶性肿瘤。这一点就是西医帮了忙,它肯定了不是癌症,但是不能切除。至于为什么不能切除,它也讲了很多道理,我没听懂,我只听到不是癌症就行了,这句话我需要。至于你为什么不能切除,那就不关我的事了,你切就切,不切就不切,你切了也就不用我来了,是不是?然后就用药物治疗,西医的药物大家都知道,可能比我更清楚,消炎止痛一类吧。可是无效,腹部仍然胀,疼痛仍然痛,用药以后,腹痛、腹胀没有解除,而且逐步地在增加,在加重,于是才请中医去帮忙。所以我讲,中医跟西医相比较,优势只有一个,就是临床,中医要达到什么程度?你达到能够给西医帮忙的程度就不错了,我们绝不要讲我们要超过西医,不能这样讲。中医、西医是两兄弟,西医的长处多得很,我们应当承认。西医帮中医忙的时候也多得多,你不要自己以为给西医帮上两次忙就了不得了,能不能帮上忙才是最大的问题。西医在解决不了的时候,诊断不明确的时候,治疗无效的时候,希望中医帮忙,我们中医又何尝不是如此?你这个时候能帮它一个忙,并且帮上了,它是绝对相信你的,虽然口里不说中医不错,它不会讲这话,因为怕丢了面子,人都有个面子的,但是它心里会老记得你的,到下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马上又去找你来给它帮忙。所以我们当中医能当到这个份上,能给西医帮忙,就差不多了,就跟西医成了好兄弟了,至少它不会大张旗鼓地说你坏话,它即使说也不过是它有一手要吹吹牛皮“我们西医就如何如何,那中医不行”,它在台上吹牛皮的时候是有的,但是它暗中是相信你的,等到解决不了的时候,它就会找你的,中医就应该达到这个程度。那么这个病人呻吟不止,疼痛拒按,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大腹部绷急,皮肤胀得很硬,虽然不是铁板一块,但是整个腹部都比较硬,疼痛拒按,好在一点,她不肿,也不烧。如果肿,就说明是腹水严重,如果是发烧,那麻烦事就多了,那还要退烧。她也不怎么呕,偶尔有点呕,但是不明显,如果呕,胃气上逆,就还得先止其呕。那这几个问题基本上都没有,就是大腹部、少腹部胀满、疼痛。另外小便自利,大便较干,约二日一次,舌苔薄白腻,脉沉。这个病是个什么病?胀满、疼痛,局部是硬满的,而且已经剖腹探查发现有一个炎性的包块,包块是什么东西?我们中医或称为积、或称为癥,是不是?笼统地讲,从内科学的角度讲,积聚;妇科学的角度讲,癥瘕。积聚是要分的,癥瘕也是要分的。积聚,积者,血也,瘀血也;聚者,气聚也。癥瘕,癥者,血癥也;瘕者,气滞也。这不就是一回事吗?《难经》有描述:“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就是有边有缘的这么一个肿块,固定不移的,这就是积病。这个病人正是一个积病,也可以讲积,也可以讲癥。积病的是什么东西形成?我们现在沿用了西医的病名,是病毒、毒素形成的,这话当然也没错,肯定是毒啊。我们讲毒瘤也是可以的,讲毒核也是可以的,反正不是瘤就是核。它究竟是什么东西形成的,我们不妨查一查原始记录,《内经》有记录,《灵枢·百病始生》有一段原始记录,意思就是寒气、汁沫(也就是痰饮)、瘀血这三个东西搏聚在一块,凝聚不得散,像冰块一样,冰冻凝聚在一起,不能够消散而积成的。这就告诉我们,积病的形成,主要是三个因子,
第一个是寒气,
第二个是痰饮,
第三个是瘀血。有没有热呢?寒邪可以转化为热,积久也可以生热,当然也可能有热,如果有了热象就必然要治热,但是,最早的因子应该是这三个。因此这也就给我们提了个醒,我们治疗肿瘤,不管是什么样的肿瘤,不管是恶性的还是良性的,只要是肿瘤,就不要单纯去考虑消炎、清火,更不要单纯去考虑一个瘀血,因它是三个因子形成的。我们看看张仲景的桂枝茯苓丸,治女子癥积,它的组成是:桂枝、茯苓、桃仁、赤芍、丹皮,只有五味药。把这五味药仔细分析一下,是三个组合。桂枝是温阳散寒,是针对寒气来的;茯苓化饮,张仲景用茯苓绝大多数都是化饮的,针对汁沫、痰饮的;桃仁、赤芍、丹皮这就不用说了,祛瘀血的。三个因素,三个组合,我们看张仲景的桂枝茯苓丸就更加的明确,积病的形成就是《内经》所讲的寒气、痰饮和瘀血三个因子。那这个病人当然要这样考虑,所以我就照搬了张仲景的桂枝茯苓丸,但是要加药,因为大便比较结,要通其腑气,所以加了一味酒大黄。另外我还嫌它不够,因为这个病比较急,很厉害的,桂枝茯苓丸毕竟作用比较缓,我们临床用它治子宫肌瘤确实有效,但是它一定是侧重于寒证,一定是侧重于月经量比较少的,一定是疗效稍微缓慢一点的,它不能够见急效。为了见急效,我又加了一个方进去,加了《医宗金鉴》妇科里面的一个方,叫血竭散,专门治癥积的血竭散。大家读了《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就知道了,女子血癥第一方就是血竭散,血竭、归尾、赤芍、生蒲黄、玄胡,只有五味药。那两个方加起来也不过11味药,一个桂枝茯苓丸加大黄,一个血癥丸,又叫血竭丸。来自:中医知识学习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