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辽宁抚顺雷人女德班被叫停,为什么会有人去上这种女德班?

辽宁抚顺雷人女德班被叫停,为什么会有人去上这种女德班?

从商业角度来说,女德班虽然看起来很不招主流社会价值观待见,被媒体报道之后更是遭遇大范围的抨击,被认为既荒诞野蛮又雷人搞笑。但是,我们必须清楚,“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在被主流舆论忽视的角落里,女德班的目标客户多着呢。中国13亿多人口,即使只有万分之一的人信奉“女德”,那也是一门超大的生意。况且,做这个生意的人还不是太多,基本属于蓝海。

别说女德班,算命的,看相的,堪舆的风水先生,巫婆神汉,可以说遍布中国城乡。拥有基本科学素养的人,都不会信这些玩意儿,可是按照权威部门统计,中国有科学素养的人不足1%,因此这些在科学家看来荒诞不经的职业,活得其实比一般工薪族舒服得多。

女德班学员的心理机制倒也不负责,面对宇宙和世界,大多数人都梦想为人生寻找一个坐标,用来锚定自己的价值感和情感,人们需要发现并升华人生价值。在这个征程中,如果过于在意外在的评价体系,就会形成“讨好型人格”和“奉献型人格”,具体体现就是容易屈从于心理暗示,喜欢自贬,然后通过艰难改造而获得充盈的心理满足。女德班的学员之所以甘心情愿徒手掏马桶,就是因为她们真相信人心比马桶还脏,她们每一秒都想着逃离不完美的自己,必须要用这种仪式感来加持人生。总之,只要你喜欢自轻自贱,就有人会通过驯服你来获益。

女德班之所以被踢爆,是因为触及女权这个敏感议题。与女德班很类似的很多鸡汤和励志类书籍、讲座和音视频产品,又何尝不是如此?事实上,只要我们能客观认识自我的不足,接受不圆满的世界和自己,放自己更加自由,就根本不会信女德班这些鬼话。

近日在微博上,《梨视频》曝光了一个“女德班”。里面的学生每天4:30起床,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8个小时的家务劳动,徒手擦粪坑,边擦边说“它脏,我的心比它还脏。”,在众人面前下跪并自我检讨,“因为我堕过胎,才害得我爸爸妈妈得病。我现在丈夫嫌弃我也是因为我不守妇道,当妻子的一定要忍耐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坚决不和丈夫离婚。”谁能相信,这仅仅只是辽宁省抚顺市“女德班”里普普通通的一堂课。

“女德班”中这些完全属于封建糟粕的奇葩三观,不值得大家再深入探讨。但是我们在网络上对其口诛笔伐的同时,更应该思考为什么会有人去上这种女德班?或者说,哪些人会去上这种女德班?

根据《辽沈晚报》记者的采访,女德班的生源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在别人推荐鼓动下自己主动报名,二是被要求恢复“女德”的丈夫或亲人送过来的,三是被公司送过来培训的。在相关视频中,有学生在下跪忏悔时讲述了自己被家暴过,她的朋友推荐她来报女德班,后来上女德班才明白自己丈夫不爱自己的原因是因为自己没能守妇道。

从采访和相关报道中我们发现,很多上女德班的人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她们大多是在浓厚生活气息的婚姻和家庭中遭遇不平等对待,婚姻中双方扮演的角色不对等,付出和回报不对等的女性。这些女性有的为家庭操劳一生却遭受至亲骨肉的忽视,有的被丈夫辱骂家暴遭受丈夫出轨,更有一些女性被婆家人欺侮无处呼求,逆来顺受的意志早已深入脑海。

在中国,根据《婚姻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调解。对正在实施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公安机关应当予以制止。

劝阻调解本应当是居委会和村委会的责任,制止暴力本身也是公安机关的职责。可为什么要在《婚姻法》中再次强调一遍呢?就是因为在中国社会,当女性权益受到侵害时,绝大多数女性选择了忍气吞声默默承受。而即使少数女性选择维护自己的权益,大部分相关维权机构也仅仅是在“和稀泥”,这样的消极举措使得她们最终在婚姻家庭甚至工作中处于弱势。就是这样可悲的大环境,让她们在报求无门的情况下被欺骗进了女德班,通过信奉“男尊女卑”的封建糟粕来寻求心灵和思想的寄托,最终失去自我,丧失个性,彻底变为男性的附庸。

不是她们蠢到去信女德不信男女平等,而是残酷的社会现状决定了她们即便不信也没有办法摆脱自己生活上的困境,信了反而能够得到心灵慰籍。所以信者自然比较可观。

无独有偶,就在11月初,《2017年世界性别差距报告》正式发布。数据向全世界发出了一个不安的信号:全球性别差距在经历了过去十年的缓慢缩小后,今年首现全球男女平等状况倒退趋势,全球已消除的性别差距为68%,低于2016年的68.3%和2015年的68.1%。

可见女性歧视不只是出现在中国,解散或取缔某个“女德班”也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男女不平等的问题。只有把平等这种理念变成一种行动,从内心尊重女性,维护女性的权益,相关法律得到切实的执行,社会环境不再对女性有严酷的歧视,才能彻底毁掉滋生“女德班”的思想土壤。

一个尴尬的现象

为什么用尴尬来形容,因为它不违法,不涉及到强迫和虐待,整个呈现出来的就是,你情我愿,甚至可以说,本着有需求就有市场,还正好契合了不少人的心理。

可以断言的是,如果不是因为这次舆论的曝光,这个班还会继续的火爆下去。并且花样翻新,

因为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13亿人口总是有很多让你无法理解的事情,比如,把孩子送去豫章学院的父母,比如甘愿去女德刷厕所的她们,还有那么多甘愿被虐待不离婚的妻子

在旁人眼里他们可怜而可悲,在他们自己眼里,却还乐得其中,甚至特别会麻痹自我。

这种两极化的看法,使得你认为你在帮她,她认为你在害她。甚至满腹委屈,你怎么就关了我的学校。

禁锢她们的向来不是学校

而即使这学院被关闭了,这些女生回归家庭,其实也不会产生多大的变化,因为带来禁锢的不是学校,是她们自身的内心世界。

比如很多人会责怪警察为什么不怎么管家暴的人。除开一切批判警察的话,我只说一个例子。

一个老太婆常年被儿子虐待,把她赶出去,住破房子,吃很差的饭菜,有一顿没一顿,她四处哭诉,然后警察打算抓了她儿子,她却和警察要死要活的保护自己的孩子,虽然你想感慨,可怜天下父母心,但是这种做法,是不是有点让周围人无可奈何。

作为律师,平时会经常遇见被家暴,需要离婚的女性,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处于想找个人倾诉,然后就又迅速的回归家庭,她们大致心路历程都是,先抱怨,然后再真打算离婚的时候,又会开始反复说这个男的如何如何的好,还是有对她好的时候。

甚至她们会直言告诉你,不知道离婚后,自己一个人怎么活的下去,所以老公出轨也好,家暴也好,都忍了,因为即使被家暴被出轨,也比一个人生活好啊。也比以后没婚姻,没孩子,孤独终老好啊。

类似这些女德班的人,她们骨子里认为,自己只有这样做才是最好的,才可以得到她认为重要的人认可。

她们没有把自己作为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喜怒哀乐是建立在他人的认同上。她们需要通过这样的仪式感,来博取一种自我价值。

自由就是说不得权利

其实衍生来讲,不仅仅是女德班,这个社会无形之中添加了很多限制,比如同性恋,比如结婚,生孩子。

你身边总是有一群奇怪的人,她们表现得很热心,总是喜欢操心你的事情,“你谈恋爱了吗”“你怎么还不结婚”“你有病吧不生小孩”

但也是同样这么一群人,如此热心,也不敢扶倒路上的老太太,捡便宜总冲再最前方。

这个女德班,不过是这群讨厌的人具象化,那就是他们开始收费赚钱了。

我真的很想对社会上这种“操心”别人生活的人说,真的,你自己生活过的一坨屎一样,你管好你自己好吗?

别人怎么和老公相处,别人生不生孩子,点不点外卖,化不化妆,结婚不结婚,都是别人的自由。没有犯法没有违背基本道德价值,就真的关你屁事,好吗。

最后说句,什么是自由,就是可以大声的对你这种人说“不”的权利。希望每个人珍惜自己的自由,不要被类似开“女德班”这种人偷去。

辽宁抚顺雷人女德班被叫停,为什么会有人去上这种女德班?针对这个问题,我想说点题外话。那就是,现在我们很多人理解问题的层面,还停留在中国某个年代的电影文学作品上,不是好人,就是坏人,完全违背基本哲学原则。

不是左,就是右,要么全盘肯定,颂成一朵花。要么全盘否定,打倒了还得踏上一只脚,批倒批臭。还能不能好好接地气地生活了?人性就这么单一色彩吗?

打了你的左脸,把右脸也送上去的,又是哪个教的教义?全世界信徒还少吗?

不要只看到糟粕,而看不到精华部分。教导女孩守贞,对家庭负责,孝敬老人,关爱家人,这不好吗?难道要宣扬性自由,怂恿她们不自爱?对不起,我虽然对女德班宣扬的那些贬低女性的做法极其反感,但我做不到物极必反,去支持不自尊自爱,滥交。

剔除糟粕,汲取精华。我们为什么就不能理智对待每个事件,每次都被所谓媒体导向整成泥沙俱下的泥石流?我们的理性呢?我们自己的分析观察力呢?

人的劣根性,动物界都有。这也让我想起那些疯狂爱动物的人。我不否认有忠犬八公那样的好狗,可同时你也别忘了,疯狗更多。连主人都咬,小主人都当了午餐肉的家养狗,也不少。

每次网络热门事件,受伤害的都是一个行业的某一类人。三色幼儿园,伤害的是整个学前教育人群,好多兢兢业业付出的幼儿老师们遭受到整个世界的恶意。当然还有警察,法官,医生,校长,甚至军人,差不多各行各业都被恶心了一遍。这次女德班事件,打击到的,应该是前一段时间被各种推崇的国学。

哪个果园没几个烂苹果?我们的思维出什么问题了?一发现一个特例,就疯狂怀疑,恨不得推翻整个行业,这有些悲哀。

孟母三迁,为了什么?你不能因水有些浑了,就端起盆泼出去,别忘了,盆里还坐着正在玩水洗澡的孩子。

希望我们在否定一些什么的时候,千万别自觉站在对立面。就像女德班说女子要守贞守德,你站在对立面偏要性解放滥交,害得只有你自己。

多动脑子思考,不受任何突发事件影响,做一个自尊自爱自强,有能力也有底线的从容女子,有明辨是非能力,有决断力,才叫活着。

想起另外一条新闻。杭州,一个年薪200万的女高管,常年遭家暴,却一直选择隐忍。估计很多人都会不理解,包括我,一个经济完全独立,有职业有社会地位的女子,完全可以养自己、养孩子、养家,有什么必要如此忍气吞声?

可是,世界就是如此地奇怪,总有各种各样你不理解的事情发生。比如,那个让人瞠目结舌的女德班。它已经不是第一次“惊爆”舆论,此前那些“女子就该在最底层”、“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坚决不离”、“浓妆艳抹违背女子性德”等等的惊人论调,就出自这个女德班,而“女德教母”丁璇,更是以唾液横飞地宣讲“女人最好的嫁妆就是贞操”之类奇谈而出名。

鲁迅说:“女人天生有母性,天生有女儿性,就是没有天生的妻性。妻性是被逼出来的。”所谓女德也一样,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男德”,却偏偏地要求女人“三从四德”。这实际是男权社会强加于女人身上的一种标准,久而久之,连女人也觉得它有存在的必要了。

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来源于两个方面:自我认知和社会(他人)认知。两者之间时常有偏差,比如你觉得自己很棒,别人却觉得不过如此,在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之间,我们努力寻求一个平衡点,既不过分自我,也不至于失去自我。而过分看中他人认知的人,内心深处往往不自信,缺少对自我的充分认知。女德班上的学员们,多半不知道真正的自己是什么样,她们会以外在的(女德班)标准,并以此来衡量和矫正自己的行为。这种自我认知失衡的背后,是人格的不完善。

叫停女德班,并不意味着“三从四德”之类的标准会消失。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它根深蒂固,并且,不时会乔装改扮成其他模样,发挥其效用。尤其当它“变种”为某些商业行为之后,更能蛊惑人心。天价的“淑女”班之类,不是一直不缺少报名者么?至于“女德班”,不是也被“打骂”过很多回吗,不是照样火爆?形式上的“女德班”可能暂时偃旗息鼓,骨子里的“女德”却不时会野火复燃。

「男为天,女为地,女子就该在最底层。」

「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绝不离婚。」

「女子浓妆艳抹是违背性德,我们作为女人都是为服务别人而来的。」

这些听起来十分智熄的言论,都出自所谓的「女德班」,讲师们用这些言论去教育学员,让她们遵守妇德,徒手刷厕所,接受男权为上的思想。

总结起来,他们的中心思想就是,别再老想着要当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只有男人才叫人,你女的也配做人么?

这样看来,女德班做的还是男性市场。妻子、女儿爱化妆/想读书/想做人?送进来教育一下,裹小脚就好了。

女的就应该无知愚蠢,向下兼容渣男,从此过上做牛做马天天挨打的生活。事实上,这种魔幻的思想在当代甚至拥有庞大的女性市场——因为在很多地方,是不知道「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她们从小就见证着身边女性的悲剧,自己也将在婚后陷入极度不平等的劣势地位。

这个时候有「女德班」告诉她,女人天生如此,你不必痛苦,最起码她们心灵上就轻松了点。毕竟当她们知道了女人也是人,可现实却仍然有丈夫、婆婆、家族压迫着她们,她们挣扎却无力改变,甚至清醒得难受。

女德班如果再跟她们洗脑说,这辈子听话做女奴,下辈子就能投胎做男人,估计很快就能占领世界,把历代前辈用血换来的平等权益葬送掉。

真特么忽悠人。

- 2 -

女德,是一个历史遗留的问题。

中国的女性如今能够与男性一样,拥有法律上平等的地位,已经很不容易了。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女性角色都经历过非常黑暗而艰辛的时光。

她们毫无地位,只能作为男性的附庸而存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女性,结婚后就不再被法律承认为「人」,她们是丈夫的财产,荣辱皆凭丈夫意志。

那个时代的女性永远只有两个形象:逆来顺受的天使,或者不守妇道的妖妇。逆来顺受就是女德班所要求的那样,柔顺,听话,时刻以丈夫的欲望为重;但是妖妇却包括了所谓男性化的女人。

她们叛逆,坚强,有着和男人一样的智慧和能力。在那个时代的男性看来,这是不可思议的。他们从心底里坚信女性就该低人一等,应该做男性的附属品。他们用尽方法剥夺女性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因为害怕当女性拥有独立人格后,会动摇到他们的地位。

但是,我们会发现愿意用条条框框去压迫女性的,最终还是女性。

东汉时期写出《女诫》,劝导女性三从四德的班眧是女性;宫廷中为了争宠而相互陷害的,也都是女性妃子;压迫媳妇的坏婆婆自己也曾经身为媳妇;就连女德班里要求女学员跪地忏悔的,也是女老师。

男权社会中,要是谁压迫男性,他们就会产生「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气,而女性却只能叹自己身似浮萍,为了生存不得不遵守游戏规则。

毕竟,女人和女人之间存在着嫉妒,往往使得她们在关键时刻不能铁板一块。而其中有些人转身成为男权体系的发言人,仿佛只要这样,她们的地位就会上升。

女人何苦难为女人,别人说你是男性附庸,你还真当做这是一种荣誉了?

- 3 -

讲真,处在同一套价值观下的人才能相互打击。

女德班威胁说,女强人就要切掉子宫和乳房,然而女强人根本没有时间理这种智熄言论,也没有人能强迫她遵守女德,因为她有力量保护自己。

而那些学员们在女德班里感恩戴德是为什么?还不是为了嫁得好,为了婚姻生活更「和谐」,给自己一个逆来顺受的理由。

「女生化妆还不是为了给男生看。」

「你这个性格以后怎么嫁得好?」

「再不找男朋友你就嫁不出去了,今天和邻居家的那谁相亲去吧。」

诸如此类的言论会让我们觉得反感,因为我们不希望用婚姻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也极度渴望脱离「女性的人生价值就是嫁人生育」的评价体系。

但事实上你会发现,在偌大的土地上还有很多无法自由选择的女性,也仍有有很多受过教育的女性会以结婚生子为己任,甚至不惜一切来讨好男人。

最近出现的一种「好嫁风」的穿衣搭配也是如此,通过展示女性温柔乖巧的甜美形象来吸引异性,让自己变得「好嫁」。温柔软萌不暴露,看上去毫无攻击性,会让男性认为这样的女生很听话,会是个很好的妻子,比如翟欣欣。

还有很多情感营销博主,仍然孜孜不倦地教女孩们用服从的方式来留住男友。女生颜值太高会让男性高攀不起,她必须放低身段惟命是从,才能让男性找回支配欲,才能让男友不分手。

大家好像都忽略了感情是双方的事情,只凭借着刻板印象认定,女性只要三从四德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我的天,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 4 -

说到底,女德本身就是一种洗脑。

它和小学时候的要你必须痛哭流涕感恩教育、工作之后的让你别谈薪资只要拼命加班的狼性教育都是一个性质的,用封闭的环境和洗脑煽情的语句来帮你归因,目的就是要把你纳入他们的评价体系里,再用他们丰富的经验控制你。

所有人都无法从社会强加于我们身上的桎梏中脱离,但至少我们能做到心知肚明而不变得狂热。我们从不需要「你必须这样做才能嫁得好」,我们需要的是多读书,多赚钱,脱离他们的评价体系,不用其他人的标准来评定自己的人生。

其实,我们可能还要感谢女德班的存在。当女性开始相信这个社会能接受女性时,恰恰相反,女德班的崛起挺身而出,给她们敲响了警钟。

得益于互联网的存在,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女性所做的努力还远远不够,无论你在外面是拿奖学金还是赚几百万,回到家里仍然会被「嫁不出去」的标签所困扰——毕竟天天有人在宣传女人就该好好嫁人。

但这不是生而为女性的错,而是试图通过重新控制女性来谋利的,投机者和愚蠢的信徒的恶毒把戏。

就比如女德班收费教学员下跪,磕头,群体忏悔煽动,从根本上摧毁女学员的自尊后,就可以靠改造成果来收取高额学费。

东汉时期的古诗「孔雀东南飞」里的夫妇坚贞不屈,为了反抗封建统治而双双殉情后化为了自由的孔雀;20世纪50年代的黄梅戏「女驸马」里,素珍宁死不愿退婚,为了救丈夫而女扮男装进京赶考。

同样根据传统,从古至今的文学作品里都寄托着我们追求婚恋自由的强烈愿望,所以,不要让它被打着传统旗帜的女德班一竿子打死。

——————

面对着黑压压跪下忏悔自己看黄片不对、化妆不对、今后要遵循孔子教诲的男男女女,孔子是这么评价的:

「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原则。男女平等,是现代法律文明的基本精神。有“女德班”现象,为什么没有“男德班”现象?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否有歧视女性,贬低女性,压制女性的思想毒素暗流夹杂,值得警惕。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当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塑造新时代的男女与家庭伦理关系。男子阳刚,女子阴柔。好男人有时候会像个女子,好女人有时候也会像个男子。男子担当,女子贤淑。家务分工,当平等、合理,而不是强制规定必须是谁的义务。每个家庭结合实际出发,尽己所能,按需分配,才是明智的选择。磨合成功的家庭往往和谐美好。男女当携手共同努力、为家庭团结奉献。家务,男女都可以做。赚钱,男女都可以去。哪有什么谁必须是谁的菜的道理!

点外卖不刷碗,最多是一个消费行为是否“勤俭”的问题,还不至于上纲上线到“不守妇道”的层面。勤俭,是一种美德,而不只是仅仅针对女性,男性同样要注意培养。现代人有时工作忙,必要时点外卖也是迫不得已,毕竟大多数人还是愿意享受厨房劳动烹饪美食的乐趣,又有食品安全的保障,又能锻炼自己的身体,身心愉悦,享受创造的快乐。

新时代的女性,除了工作能顶半边天,还要相夫教子,对家庭的奉献不可谓不大。任何刻意地去束缚女性作为“人”的基本天性的理论,很大可能是“封建糟粕”的“借尸还魂”。历史上强迫女性“裹小脚”的丑陋行为,残害女性上千年,直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运动,才彻底解放了女性,彻底扫荡了“牛鬼蛇神”和“封建陋习”,才能让无数劳动妇女、巾帼英雄昂首阔步投入到社会主义的伟大建设中去,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了巨大的源自女性的力量。

那种“弟子规”、“女德班”系列的培训班,从我了解的新闻来看,背后似乎都有“宗教”的影子。宗教引导人向善,公民也有信仰的自由。但一定要警惕那些打着“传统文化”的旗号,暗地里却在出售“牛鬼蛇神”的“邪教”教材的那些垃圾培训。这种培训,往往由一些所谓的“企业家”、“名人”参与,增加你的信任,慢慢地会讲一些“神乎其神”的“玄事”,让你进而信上一点什么,再下一步,可能就将带你去一些“神秘兮兮“的地方,然后让你“修行”,慢慢把你变成“人不人、鬼不鬼”的东西。有些“培训班”,背后有无良资本运作的因素,借着“宗教”的名义敛财骗色,并不是没有可能。社会公众要擦亮眼睛,提高分辨能力。

学习做人,就从做一个社会主义的好公民开始,不忘良知为本,才是真“德”。勤俭爱家,尊老爱幼,孝顺父母,与人为善,相互关爱帮助,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敢于和不公正做斗争......等等,这些都是做人的常识道理,没有必要去“刻意”培训。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正面的舆论宣传,“感动中国”的节目引导,好榜样太多了,干嘛要去参加这些奇怪的“培训班”?你如果没有强大的分辨是非的能力,没有足够多的良知免疫力,那是很容易走上“歧路”的。

在这个社会主义新时代,遵纪守法,良知生活即可。千万不要被“培训”成了一个“怪胎”,记着做一个正常人,一个有良知的人,一个正气浩荡的人吧。

对于女德班和唐代礼乐兴趣组,部分人对此持批评的态度,认为这是封建社会的产物,于现代文化所不能容忍。其实我们大可不必一棍子把它们都打死。诚如部分人认为的那样,女德班的很多内容是封建社会的糟粕,是社会的一种退步。但从某个角度来看,个人觉得今天当代中国人走的有点快,特别是在思想意识领域,需要一些传统的东西来平衡调和。

改革开放的几十年,中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人的思想改变的更快,各种思潮泛滥。追求标新立异的个性发展,毫无节操的向钱看;各种门事件有意无意的批露炒作,比的是谁比谁露得更多;影视娱乐节目内容媚俗,小鲜肉盛行。显然这些并不应该是现代社会价值观所应有的内容,反映出当代社会部分思想文化的畸形发展。

女德班的部分口号和部分内容固然不可接受,但在当下社会,不剑走偏锋可能永远没有出头之日,如此说女德班的各种雷言雷语可能也是一种无奈之举。事物存在就有其存在的道理,女德班能在多个省份开班,且报名者众,本身也说明了现代人的需求,反映出当今社会和人们对价值观、人生观的迷茫。

无论女德班还是礼乐班,其中也不乏一些现代人所欠缺的东西,如女德中的对家庭忠诚的家庭观,礼乐中的"仁者爱人"等。汲取其中的秩序、和谐理念,对于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不无俾益。

如此反智行为,却有巨大市场?值得注意的是,“女德班”被一些关系紧张的家庭当做驯化手段。有媒体调查显示,参加课程的部分女性是由丈夫送去的,不少网友也认为家庭对于女性的扭曲与弱保护也是她们走进“女德班”的关键原因。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某种匪夷所思的社会心理。在一些人男权社会的潜意识中,他们用一种看上去文明、知书达理的方式,对女性进行观念洗脑,达到驯化的目的。

正如有人说,与其说“女德班”荒谬,不如说它以一种荒谬的方式呈现出了一种畸形的性别关系。我们要检讨我们的日常实践,反思我们的日常观念,否则,“女德班”只有有市场,就会有交易,取缔只是一时,它还会以更隐秘更疯狂的方式冲击我们的想象力。

半年前,“女德教主”丁璇在九江学院宣称“三精成毒”、“女孩最好的嫁妆就是贞操”和“女性穿着暴露会克家庭、克父母、克子女”。和这次女德班视频中宣讲的内容和可以说是一段完美又魔幻的对唱。

今天,《人民日报》刊发评论,女德班把糟粕标榜为“文化”,其实是真正的“反文化”,让传统蒙尘。文中提问:为何女德班能明目张胆地进入教育行业,并形成开班教学、外出演讲、售书卖盘的产业链?政府机关在制定准入标准、加强监督监管等方面还大有可为。

这课程所提倡的、将女性等同于“女奴”、女性是男人和婚姻的附属品的扭曲价值观!

还是女同胞们说的痛快,软化女性独立意志,强调三从四德理论,让女人永远依附于男人和婚姻之下。这种洗脑,是这个时代最居心叵测的存在。而灌输这种“女德”的人,最缺德!以女德的名义,做缺德的事!

一句话,没头脑。

一句话:是为了自己和家人更有福。

一段话:源于前些年盛行的陈大惠先生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名的讲座,

总结一下:中国人学习,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这不是坏事,但是如果讲解者肤浅,偏执,那么,传统文化的精髓就流失了,传统文化就僵化,没有生命力了。就成为愚蠢的糟粕了。现在很多的人其实都是在亦步亦趋地愚痴着模仿传统文化,所以才有了各种各样的女德班,男德班。

抖音看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