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丰台教师发展网

丰台教师发展网

小学科学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教会学生用积极的态度理性地、实事求是地对待生活,解决生活实际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科学课程标准》更加具体地提出:科学课应注意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要让儿童了解科学探究涉及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并使他们能运用这些过程和方法探究一些力所能及的科学问题,从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挑战性,进而热爱科学。为此,笔者从实践出发,就在科学课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与做法:

一、以实验作为主要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实验在小学自然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一环,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在课堂上无论是教师演示实验,还是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都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至关重要的方式。

1. 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追根求源。

在教学《氧气》一课时,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氧气这种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我演示了烧红的木炭、烧红的铁丝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在演示实验之前,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些物体在空气里会怎么样?在氧气里又会怎样呢?多数学生猜测回答:会慢慢地熄灭。但演示的结果是不但没有熄灭,而且燃烧的更剧烈。顿时,课堂热闹起来,个别学生情不自禁地喊出:真奇怪!他们感到疑惑不解,经过一番热烈讨论,小结得出:氧气可以支持燃烧。为了加深学生对氧气性质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又提出了几个问题。如, 锅里的油烧起来了,怎么办? 、 卧室的地板小面积起火,怎么办? 、 酒精灯的酒精倒出来后,起火了,怎么办? 学生各抒已见,各有各的办法,各有各的理由。

在教学《热空气》一课的导入新课环节中,我做了一个演示实验 会转动的纸蛇 ,学生看到原来不会动的纸蛇在酒精灯火焰的上方旋转起来了,都很奇怪。这时我要求学生研究实验装置,找出其中道理。学生经过积极思考、观察实验,发现是向上流动的空气使纸蛇旋转起来,同时他们还发现 风的形成演示箱 里的空气因为受热而上升,以及旁边的空气流过来补充。经过讨论他们还发现了地球上的风其实也就是这样形成的,禁不住露出成功的喜悦。

2. 学生做实验,激发主动探究的热情。

当学生发现问题后,他们很想知道 为什么? 他们的脑海中即会出现一个个猜测性的答案。在教学《燃烧和灭火》一课时,学生做把火柴放在铁片上,用酒精灯加热,一会儿火柴的温度达到了燃点,自燃起来了,做完后,有个学生问我,把纸放在铁片上加热能不能也燃烧,我在课前根本没有想到这个问题,为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我又让他们把纸放在铁片上加热,看能不能也燃烧,最后,纸也燃烧起来,我认为这样做很有必要,让他们敢想,敢做,敢探究学习,这样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培养,探究欲望得到了加强,想信他们对于科学课也会感兴趣,只要是学生想探究的问题,教师都应感兴趣,只有这样,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兴趣才能够得到培养。

二、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加深对所探究知识的理解

教学中要求学生观察的内容很多,但是有些内容需要观察的时间很长,当堂课根本无法完成。这时,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的表现力,利用它把在教室里或在当时当地无法看到的, 但又必须让学生观察的事物展示在他们的面前,再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有效地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使学生在很短时间内完成观察任务。在教学《植物怎样度过 一生 》、《人类的进化》等内容时, 虽然我们可以通过课本上的照片来解释,也可以用相关标本进行直观教学,但实际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利用多媒体,我们便可以将它们的发育、进化过程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跨越了时空限制,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此外,在教学中涉及到的一些珍禽异兽、古代生物、火山、地震等很难见到的自然事物、景观,都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在学生眼前,使学生如临其境,印象深刻,不仅在知识上得到满足,而且学习情感、态度上更是得到整体提高,其效果是传统学习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有些实验难度较大,如果只让学生看图、看文字说明或听教师讲解、看教师示范,往往会因记忆不清造成步骤错乱,甚至操作失误等。在教学《给水加热》中学习使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水、《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中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生物切片标本的方法等实验活动,操作步骤复杂,注意事项很多,如果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实验操作方法和过程制成卡通图片、简单动画等加以形象演示,学生能够很快知道操作要领,这样,既增强了实验效果,避免了时间上的浪费,又能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实验方法,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有目的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引导学生自设课堂学习目标,使探究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由认同目标,自主选择目标,逐步过渡到自我设计学习目标,确立自己的知识技能目标,诱发他们 我要学 、 我要发展 的内在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获得教学的成功。这就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领悟了 自主 ,确立了学习过程中的 自我 。在教学《纸张》一课时,教师先和大家设定研究目标,接下来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提出问题和选择方法,进行探究。在这节课中我们看到:有的学生选择 比较纸的吸水性 、选用宣纸、牛皮纸、瓦楞纸、书写纸来研究,将这些纸滴上红墨水,看那种纸吸水快,并且提出了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滴水时要同时滴,水量要一样等;有的学生选择 比较纸的承受拉力程度 进行研究;有的学生选择 比较纸的承受弯曲能力 等等。由于学习内容是自己选择的,他们在学习时也特别认真,思维十分活跃,神情也十分专注,仿佛象科学家那样在 真刀真枪 地进行研究。

四、提供有结构的研究材料,为学生探究活动创造条件

提供有结构材料,能有效为学生探究获取知识创造条件。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能归纳、概括出科学结论,是由于他们对有结构材料的观察、实验、分析综合得出来的,因此,提供结构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 结构材料 是指材料的构成和搭配是根据所学知识认知原理精心设计,各种材料之间具有内在联系,材料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为学生学习某种知识,提供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能启发学生思路朝着建立某种概念,归纳某种规律方向发展。在教学《流动的空气》一课中,为揭示 热空气上升,冷空气补充,产生空气对流而形成风 这一科学现象,我准备了两组材料,一组是可以游动的小纸蛇,在火焰上面转动,从而揭示热空气上升;另一组材料(话后面加jpg是什么梗?jpg是图片格式,jpg后缀一般在形容词后面,文字+jpg的描述形式是用文字给出一种画面感,更显生动。)是一个两端(上表皮用硬纸板制成)露出小孔(大孔防止被蜡烛点着,小孔插入蚊香用)的封闭塑料水槽,并提供蜡烛、蚊香,用水槽内的环境模拟地球地表环境,蜡烛模拟温度高的地区,蚊香显示空气的流动,学生在点燃蚊香和蜡烛后看到烟(空气)的流动情况,不仅明白了热空气上升,冷空气流向热空气的空气流动规律,而且能轻易地理解自然界风的形成原因。在这个过程中实验材料的选择,启发了学生思维,决定了探究结果。

五、利用积极评价,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

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探究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探究过程。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中,他们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探究实验中的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对观察、实验中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推理、归纳、总结、质疑、交流、评议等能力的提高;在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等过程中都体现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另外,评价的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只是考试这一种形式。例如:在平时为学生建立一个探究过程的记录本,及时记录学生的各种变化,从发展变化的程度上反映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实验竞赛等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完成一定的自然环境、自然事物或自然现象等的考察研究,撰写考察报告来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等等。在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评价时,应让教师、学生、家长甚至社会成员参与。

当然评价应强调其综合性,不仅关注课堂,还要关注课下,日常生活的表现很重要,这里就不赘述。

抖音看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