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4.68亿个人信息泄露,你怎么看?如何保护个人信息?

4.68亿个人信息泄露,你怎么看?如何保护个人信息?

谨言慎行,陌生人面前少夸夸其谈。

个人信息安全不是小事,也不仅仅是关乎个人生命财产安全的事。这是关乎到全社会安全稳定的国家大事,关乎整个国家民族安危的头等重要的事。

1起信息泄露案就涉及1亿条公民个人信息,29起案件涉及4.68亿条个人信息,看来我们每个人的私人信息都很难保证没有被非法盗取过。难道这还不可怕吗?

这种势头如不迅速地加以遏制和剿灭,要不了多久,所有人的个人信息都将被犯罪分子非法获取,所有人的个人隐私和个人财产安全甚至生命安全都将被置于危险的境地。这将严重地危及金融体系的安全,危及民众生活与工作的安定,危及国家经济的安全甚至严重危及国防和国家安危!

互联网产生之前,信息安全仅仅局限于电话和短信的范畴,人们可资借助的信息渠道有限,信息传递与功用单调低效,信息应用效率低、范围窄,所以信息安全问题并不突出。

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后,尤其是进入移动高速互联网时代,全社会迅速跨入全信息化大数据入网分享阶段。所有个人信息与个人隐私,所有可以表述为数据和资料的各种信息,金融、科技、经济、政治、军事等等都在网上,即便是极端重要的保密信息,只要通过必要的解密方式都能在网上分享。这一方面提高了信息应用的效率,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进步,另一方面也给社会的安全带来了新的极端严峻的课题。

解决信息安全问题无非主要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技术上的规范与防范,二是法律法规上的严格界定与惩罚。当然人的素质最为重要,如果从小教育规范人们的道德法律意识,使人们不去从事各种违法乱纪的犯罪行为,那是最好不过了。但是现实就是现实,目前还没有达到那种理想化的社会水准。

在这种状况下,个人必需加强自我信息保护意识,尽量降低泄露风险。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因为个人无法保证自己的身份、电信、网络、医疗、购房、就学、户籍、社会关系等等信息不被泄露或者偷窃,而且即便被别人交易卖掉了也全然不知。

所以信息安全的保障主要还是要靠国家机器的运作来解决,对于从事网络活动的一切个人与机构进行严格的规范与监管,严刑峻法惩处网络犯罪。绝不能让网络空间成为法外之地,也绝不放过任何漏洞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打击互联网高科技犯罪需要借助最新科技手段,需要建立科学架构实施严密监管。这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但是时不我待势在必行!

1、不明链接莫点击。谨慎点击通过手机短信、即时通讯工具发送的链接。网络购物仔细验看登陆网址,审慎点击从即时通讯工具上发送的支付链接。含有链接的短信莫点击,或者可以通过电脑输入网址查看。不运行不熟悉的可执行文件,尤其是一些游戏或游戏插件。

2、购物办卡需谨慎。购物时,尽量谢绝留下联系方式和个人信息,减少个人信息的曝光机会。

3、网络信息隐藏好。网上申请某些账号的时候要注意里面的保密协议和所谓的个人信息显示,尽可能保密和隐藏,不要公开手机号和住址。

4、网站活动少参加。慎重参加网上活动(网络调查问卷、购物抽奖、申请免费邮寄、申请会员卡等)。

5、简历管理要妥善。网上投递求职简历只提供必要信息。

6、各类账单保管好。账单不随地丢弃,不用时及时涂抹、销毁。

7、快递信息要消除。扔掉包装时要切记涂掉用户名、联系方式,或撕掉快递单号。

8、实名车票要撕毁。车票用完,一定要撕毁有姓名、身份证号和二维码的地方,注意撕碎,不要撕得还可以猜到原来的字。

9、免费活动有猫腻。果断拒绝让你留个联系方式,可以领什么小礼品或者一次性的体验活动,避免个人信息被进行二次销售。

10、微信微博不露财。发微信、微博,尽可能的隐藏自己的个人信息。

11、网上聊天七不提。不跟陌生人提及自己的真实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码、家庭住址、单位地址、银行卡号、支付宝用户名等。

12、复印信息要备注。银行、通信营业厅、考试报名、参加培训班等留存的身份证复印件需在身份信息区域注明用途。

远离网络,足不出户……

抖音看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