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一院杨主任
产妇家属为要二胎坚持顺产
榆林一院宣传科的杨主任接受采访表示,家属方坚持顺产,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认为医院手术可以增加收入,二是考虑到要生二胎。
“他们认为,女人生孩子哪有不疼的,谁没疼过呢”。
产妇母亲
他们怎么能血口喷人
事件发生后,记者联系到坠亡产妇的母亲郝阿姨,她在接受采访时反复强调:“我们家属一致同意剖腹产,一致同意!”面对网上的质疑,她也一一进行了回应。
从8月31日上午10时,女儿被推进产房那一刻起,郝阿姨就在外守候。直至,女儿跳楼。
和她一起守候的,还有女婿和亲家。
郝阿姨说,女儿、女婿是经介绍认识的,双方家庭知根知底,女儿和女婿自去年2月结婚后,“感情很好的嘛”。
女儿也很宝贝这个孩子,大街上人来人往拥挤时,“她都护着肚子,连衣服都不让别人碰到一下”。
质疑1
女儿向家属下跪?
在网上广为流传的监控画面中,女儿疑似下跪的姿势,郝阿姨称这是孩子“太疼了,站不住,软下来了歇一会儿”。
“这怎么就成了医院的证据?
他们怎么能血口喷人!”郝阿姨越说越激动。
这两天,她和闻讯赶来的丈夫,就住在女儿在县城的房子里,房间处处,触景伤情。
这是她的大女儿,读了本科,毕业后在县城教补习班。
她还有个小儿子,也是大学毕业。
郝阿姨说,虽然她生了两个孩子,都是顺产,但她也不可能因此就不了解剖腹产。
“她是我的亲生女儿,我怎么可能让她痛到寻死!”
质疑2
夫家不舍得掏钱?
对于网上质疑产妇夫家不舍得掏钱的说法,郝阿姨说她很不能理解,她再次强调:“我们一致同意剖腹产,和有没有钱没关系。
再说现在谁到医院不会准备好几千呢?”
“这个娃娃头围偏大,我们之前就知道。
但医生从一开始就说头围大一点正常,可以顺产。
你说现在谁到医院看病不是要听医生的?”
郝阿姨告诉记者,目睹全程的除了她与女婿和亲家,还有其他产妇家属。其中有一位也是绥德县的,彼此也算相识。
“这么多事情都是有人看到的。不是我们空口说白话。”
采访最后,记者道:希望一切尽早水落石出。
郝阿姨竟然笑出了声。
她问:“真的会水落石出吗?”
产妇丈夫
从未拒绝剖腹产
产妇姑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医院声明“基本都是假的”,根本就没说剖腹产让家长签字,一直都说是好着呢。
产妇丈夫延壮壮对院方声明内容并不认可。
延壮壮告诉记者,“不是下跪,她是疼得受不了,人往下瘫软,我扶都扶不住。”
延壮壮还出示了他与妻子的聊天记录,说没有感觉到妻子有情绪异常。
延壮壮告诉记者,在产妇进产房到下午6点之前,他曾与产妇有过几次电话联系和发短信,当时并没有感觉到孕妇情绪和身体状态有异常。
“第一次大概是上午11点,在电话里她跟我说要吃水果,我就给她买了水果;
第二次大概是下四点,她说要吃巧克力和红牛,我又去给她买了。”
但是,两次给产妇马某送吃的,他都无法进入产房,只能委托医护人员送进去。
主治医生
停职配合警方调查
马某的主治医师李瑞琴在该事件发生后,已经被停职了,目前正全力配合警方调查。
榆林第一医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产妇马某坠亡前,尚在待产状态,因此不能使用镇痛药物,而其疼痛也尚未达到峰值。
前述院方负责人还表示,马某的主治医师李瑞琴在该事件发生后,已经被停职了,目前正全力配合警方调查。
据该负责人介绍,产妇马某发生坠楼的窗户位于医院妇产科的分娩中心。这个分娩中心很大,包括待产室、产室、手术室、备用手术室等,是一个很大的区域。家属都在分娩中心门外等候。
产妇马某是在备用手术室的窗户那儿跳的楼,是五楼的一个窗户。
该负责人提供的资料称,事发处窗台高1.3米,符合建筑安全规范,不具备意外坠落的条件。
之所以事发区域的窗户没有安装防盗窗,是因为消防法明确规定,医院、学校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其门窗不得设置阻碍救火和人员撤离的障碍。
榆林市卫计局相关负责人和绥德县公安局政工科工作人员均向记者证实,警方勘察后认定,排除他杀,马某系自杀身亡。
院方前述负责人5日晚向记者表示,该院刚刚收到绥德县公安局出具的关于上述勘察结论的书面报告。
他没有透露关于该报告的更多信息。
该负责人说,待产室和产室跟备用手术室隔着一个两三米宽的走廊,但同在分娩中心里,家属不能进入,也没有监控。
家属和医院
“谁拒绝了剖腹产”
目前双方都没有争议的一个事实是:由于疼痛难忍,产妇强烈要求剖腹产。但她的要求一直没有得到满足,剖腹产手术一直没有实施。
从这个双方都没有争议的事实出发展开讨论,似乎更容易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当产妇明显已经无法承受临产疼痛的时候,她为什么不能自行决定剖腹产呢?
尽管目前还不能确定阻止剖腹产的阻力具体来自于谁,但可以确定阻力来源的可能性。
一是医院方面,二是家属方面。这两个方面的可能性都不应该忽视,这两种阻力背后的可能原因都应该充分展开讨论。
马某进入待产区内的备用手术室,翻越窗子跳下。图片来自华商网。
假设1
阻力来源于医院
如果家属的说法属实,在产妇和家属共同要求之下,医院仍然拒绝实施剖腹产手术,那么医院的理由是什么呢?
可能的原因,一是医生的误诊误判,二是医院为了完成顺产指标,尽可能少开剖腹产手术。
由于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信息不对称性,医疗行为必然由医生来主导。诊断结果、状况评估、风险评估、医疗措施的决策和实施都主要由医生主导,医疗对象(病患或者产妇)往往只有陈述权、建议权、知情权和同意权。
在此过程中,医生确实存在误诊误判的可能性。比如,对于无法顺产的情况,医生可能错误判断为可以顺产;哪怕没有错误判断,也有可能对于疼痛超出产妇生理承受极限估计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医疗责任评估和责任认定,都需要成熟完善的体制机制设计和法规政策给予保障。
此外,在医疗专业化、技术化程度越来越高,医疗双方信息不对称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医生的主导权与医疗对象的权利之间如何平衡,使之形成某种程度上的有益制约,也是一个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
有人指出,部分地区、部分医院被监管部门下达顺产指标。为了完成指标,这些医院格外珍惜有限的剖腹产名额。这种指标出台的背景,是因为连年来我国的剖腹产占比持续走高,不但超过了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也超过了科学合理的比例。
一些医院为了方便省事和高收费,不加节制地提高剖腹产比例。近些年来,这种乱象受到了各方面的批评。作为一种纠偏措施,确实很难排除个别地方主管部门对医院进行“窗口指导”,甚至下达顺产指标的可能性。
但是,如果这种“窗口指导”和行政指标过于简单生硬,甚至导致了另一种极端,使真正需要剖腹产的产妇得不到及时手术,危及健康和生命安全,那么由此暴露的监管机制弊病就应该及时修正,防止出现新的悲剧事件。
假设2
阻力来源于产妇家属
如果实施剖腹产的阻力来自于产妇家属,那么值得讨论的问题也有很多。
首先,医院和医生作为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一方,能否把手术的决定权全部赋予不专业的家属?
诚然,家属的知情权、同意权应该得到必要的保障,但能否把之上升为“一票否决权”?
医生的专业判断、医疗对象的权益和家属权益,这三者之间应该如何平衡,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医疗对象的利益,这是一个值得不断探讨的问题。
也有人认为,目前医院和医生对家属过度的权利让渡,是在医疗纠纷尤其是“医闹”频发的背景下,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之举。
过度检查、重复检查、保守治疗、对家属过度的权利让渡,都有可能缘于医生自我保护的考虑。
这一点涉及医疗体制机制、法律政策,医护人员的从业环境,社会舆论氛围等系统性问题,要解决起来更加棘手。
家属阻止剖腹产还有一些其他的可能原因。比如,有些人认为顺产更有益于妇婴健康,哪怕面临难产的情况下仍然固执己见。有些人可能考虑经济负担问题,因为剖腹产费用更高。还有些人出于各种各样的错误认知或者封建迷信观念,哪怕到了千钧一发的时刻仍然拒绝剖腹产。
对于这些问题,只要医生(医院)、产妇和家属三方的权利之间能够形成合理的平衡制约,家属不掌握“一票否决”的绝对权利,这些问题都比较容易解决,不足以成为阻止剖腹产的决定性力量。
尽管这起事件的真相正在调查之中,相关的责任认定也有待调查清楚之后才能进行,但一个在医院里待产的大活人,竟然在医护人员和家属的眼皮底下活活被疼痛逼死,这一悲剧,足以让人们深刻反思。
但愿以此事为诫,与医疗过程相关的各方能够主动作为,修补上述的种种缺陷和漏洞,杜绝类似悲剧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