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为何西晋历史风评如此之差"

为何西晋历史风评如此之差

王朝更迭自古有之,但是西晋是第一个臣子弑杀君主登上帝位的,开此先河后,就像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后世臣弑君的事件频发不断。

公元二百五十四年,曹芳被废为齐王,司马师扶持曹髦继承大统,可是曹髦并不是一个甘当傀儡的主,甘露五年,时年十九的曹髦召集宫廷亲信士兵和奴仆意图朝司马家族反攻。曹髦想仅凭数量有限的殿中宿卫和淫浸魏国内政内政的司马昭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如果当时宫中有人猜想曹髦结局,可能会合曹芳一样被废,但出乎意料的是曹髦被司马昭手下成济一戟刺中胸部,死于当场。

即使这样,司马昭却依然加官进爵,但是朝野上下对他是一片指责,正应了曹髦死前说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司马昭似乎也感受到了却有不妥的,便决心伐蜀来转移国内矛盾;谁知邓艾出奇兵一举拿下成都,蜀国灭亡。就这样,司马昭死后,他的儿子司马炎便迫不及待逼迫曹奂退位,自己登基成立晋国!

司马懿历经曹家四任家主,却最后依靠阳谋夺得魏国掌控权,像极了曹操夺取刘氏江山一样!但起码曹操还对刘协礼遇又加,加之自己辛苦征战天下几十年才开辟了魏国基础,可是司马家族更像是捡漏一样,把魏国辛苦多年的基业一次性掳走,才成就了帝王功业。后人对曹家还算得上佩服二字,对司马家就只剩下不齿了!

如果统一三国之后,结束战乱,让百姓过上几年稳定日子,司马家对普通百姓也算是美功一件。可是司马懿在平定辽东时,大肆屠杀汉人,导致那一块汉人稀少,不少游牧民族往辽东迁徙,为后来五胡乱华埋下了祸根。加之西晋国祚仅仅五十一年,如果算统一全国,仅仅有三十六时间,就这短暂时间里,还发生了持续了十六年的“八王之乱”,军民死伤无数,内耗导致了西晋后续根本无国力对抗游牧民族。司马家族创建的西晋可以说是为汉人带来了深重的苦难,风评差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除了上述,西晋还拥有将近十万人的后宫队伍,冠绝历朝;西晋还拥有傻子皇帝司马衷;以及愈加严重的门阀制度……

我是余好古,本问题回答如下:

曹魏代汉和晋代魏,看起来都是权臣夺位,实际上还是很不一样的。

汉末天下大乱,地方势力割据,俨然已成为各地的土皇帝,并没有把汉帝放在眼里。像袁绍、刘表、刘焉这样的势力,公然将控制的地盘来个父死子继。这样的情况下,东汉已经是名存实亡。

献帝凄凄惶惶,连基本的衣食都没保障。大家都不理睬,也就是曹操把献帝供起来。而最终统一北方,也是曹操东征西讨,真刀真枪打出来的。不客气的讲,是曹操让东汉续了几十前的命,没有曹操,东汉早亡了。

因此曹魏代汉,总的来讲波澜不惊,没有太多后患。

而司马氏代魏则不一样,完全是全盘承继了曹魏的家底,并且其中的过程有不少诈术和暴力,来路不算太正。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一举奠定基础,就采用了欺骗、讹诈等手段。事后大肆诛杀异己,也充满了血腥味。并且曾经还与皇帝发生了直接冲突,杀死了高贵乡公曹髦,无法自圆其说了,只好找下手的成济当替罪羊,但仍然不能向天下交待。

这也就是为什么司马代晋过程中风波不断,忠于曹魏的势力不服,先后发生淮南三叛。虽然都被平定,但耗费精力也不小,司马师甚至在征讨过程中眼疾发作直接挂了。并且代魏后政治气氛一度比较恐怖,一些名士为了避祸,不得不以荒诞行为示人。

这就是为什么后人对曹魏代汉的接受度要比司马氏代魏要高。连东晋明帝听说了司马家代魏的旧事,都感到羞愧难当,掩面叹息晋祚不得久长。

而石勒在吹嘘自己时,曾承认自己不如汉高祖刘邦,把自己当成与汉光武帝刘秀比肩的人物,而鄙视曹操和司马懿,表示不屑于像他们一样欺人孤儿寡母,狐媚以取天下。其实这话说司马懿还行,说曹操则似乎有失公允了。

历史风评确实是存在的,每一个朝代在书写上一个朝代的历史时都会加上自身的理解和评价。而左右王朝的历史评价主要是看这个王朝中是否有威名赫赫的君主或者安定祥和的盛世。只要二者有其一,那么在后世的风评就会不错。曹魏和西晋确实都是通过篡位得来的天下,但是两者的风评却有所区别,主要原因如下:

1.曹魏有充满传奇色彩又威震天下的君主,但是西晋没有。曹操的魏武帝头衔虽然是后世追封的,但是他的功绩和经历已经渗入了每一个读过他事迹人的心中。他在乱世之中以一己之力建功立业,定鼎一方,让无数的后人敬仰。而统一三国的晋武帝司马炎在他面前却显得黯然失色。历史不以成败论英雄,司马炎虽然统一三国却是站在家族三代人的基础上,难免显得底气不足。

2.曹魏篡夺的是一个已经是风中残烛、烽烟四起的大汉天下,如果没有曹操,真的是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而司马氏却是欺负孤儿寡母,将一个正在发展的大魏江山强行篡取。可以说手段非常不光彩,这也为后人所鄙夷。这一点应该是它风评不佳的最主要原因。

3.司马氏统治的江山虽然统一了三国乱世,但是仅仅十几年就陷入了八王之乱中,天下又一次陷入动荡,而且需要注意的是这次动乱完全是司马家族的内讧,与其它力量无关。八王之乱平定过后,又是短短数年,就发生了永嘉之乱,五胡乱华生灵涂炭。黎民百姓又遭荼毒,这完全就是司马氏昏庸无能的内政外交所导致的。所以,它的风评要远远不如曹魏。

中国历史向来都是后人评论的。晋朝开启了中国魏晋南北朝之乱,由于晋朝的无能,胡人长时间占据长江以北之地。八王之乱,五胡乱华。汉人几乎被屠杀殆尽!那可是中原腹地!是一个对中国历史没有贡献的司马一族!曹操家族却相反巩固了北方边境,阻止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并同一长江以北!由此可见,谁的口碑好,谁的口碑差了吧!

同样是权臣上位,历史对曹家和司马家的态度与评价全然不同,这主要是因为:

首先,中国对王朝的评价,“打天下”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因素。曹操收拾汉末残局,统一北方,奠定华夏再次统一的基础,等同再造一个新王朝。因此曹家禅受汉家天下,后世之人也认为无可非议。

而司马家不过凭一场政变轻易取天下,在当时就难以威服人心。在后世看来不过欺负曹家孤儿寡母,不是凭本事打出来的天下,自然难以得到后世史家的好评;

其次,统治者的作为也是重要的凭据。曹魏武帝文帝明帝在位期间都算奋发有为,经过他们的治理中原逐渐繁荣兴盛,且无明显失德之处。而司马家巧取天下,虽然再次统一天下,但旋即分崩离析,犹如后世之杨隋,自然难以得到很高评价;

再次,统治者的形象也是重要的加分点。曹家不但于乱世平定中原,且文艺腺爆棚。“三曹”是中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这样的家族自然更能得到人们的好感。

反观晋朝,留给后世的只有一个野心家的司马懿和一个痴呆皇帝司马衷,还外加一个泼妇贾南风。至于晋武帝司马炎,人们记得的不是他再次统一中国,以及“太康之治”,而是他荒淫奢侈,驾着羊车巡幸后宫;

第四,曹操统一北方,收伏匈奴鲜卑,击灭乌桓,确保北部边境八十余年的和平安宁,再次彰显汉家武功。

而司马家在对异族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因为让各少数民族内附,加之自家内讧,导致五胡乱华,差点让汉民族亡国灭种。中国也因为这个家族的贪婪无耻而再次陷入长达三百余年的大乱世。

对比下来,曹家自然更胜一筹;

第五,魏祚虽短,但武有平定中原,肃清沙漠。文有“三曹”,“建安七子”。乱世之中,文治武功殊为难得。

晋祚虽长,但八王之乱失了中原,偏安江左却又朝廷暗弱,大权一直在权臣之手。

因为这些原因,导致国祚155年的司马晋朝在人们心中的印象及影响还不如国祚45年的曹魏。

西晋为什么风评差呢?原因有下面几点:

1、自司马懿开始夺权,把曹氏后人杀了个七七八八。

2、司马炎前期雄才伟略,没曾想后期开始陶醉于已有的功绩,沾沾自喜,好大喜功,使得整个西晋朝廷奢侈成风,在位期间发生了多起令人哭笑不得的弱智故事。比如王恺石崇斗富,两人一个是皇帝的亲舅,一个是全国首富,比起来那叫一个牛啊。吃的穿的,用的,王恺一直没赢,这位国舅亲自向皇帝司马炎求助,司马炎也奇怪,我舅舅就这么穷么?拿出超级瑰宝珊瑚树,结果石崇一堆。又或者官二代不识马为何物。士族大家开始研究如何“日食万钱”,不为百姓考虑丝毫。

3、傻子皇帝司马衷。司马炎看人不清,让儿媳妇贾南风一顿忽悠,就以为儿子司马衷是个正常人,结果呢,晋惠帝在位期间,乐事更多,什么“何不食肉糜”?比比皆是。妖后贾南风趁机专权,搬弄是非,结果呢,搞出来“八王之乱”。

4、八王之乱。这场战乱是西晋减分的重要一环。前后两个阶段,持续了十五六年之久,把一个富丽堂皇的西晋王朝搞的千疮百孔。这场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使得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的破坏,直接结果就是导致了西晋的灭亡,进而引发了中原大地近三百年的大动荡,即所谓的“五胡十六国”时期。八王之乱使得中原王朝对周边胡人的压制力不足,以氐族,匈奴,鲜卑,羌族,羯胡为首的胡人开始觊觎中华,纷纷起兵,这期间苦啊。

5、五胡乱华。这是西晋减分的另一个重要一环。五胡乱华,或称五胡十六国,也有“永嘉之乱,中原陆沉”的说法,总之一个字“惨”。自304年,氐族首领李雄于成都称王始,一直到439年北魏拓跋焘灭亡北凉终,135年的五胡乱华时期终于结束,然后接下来就是南北朝对峙时期,说有三百年动荡,那得算到589年,隋文帝杨坚命人灭陈。确实快三百年了。而这数百年的战乱频仍,偏偏跟西晋脱不了关系。这期间,多少仁人志士意气风发,意图恢复,祖逖,谢安,桓温等等,可惜难啊!

综上,西晋风评能好了么?况且加上东晋,整个晋朝出了晋武帝司马炎,就没个好皇帝。尤其到了东晋时期,权力都被世族大臣掌管,所谓“王与马共天下”,而且王还在前头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