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高考志愿填报最全知识点

高考志愿填报最全知识点

第一步,利用生涯测评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优势等等,在此基础上确定好自己未来的职业大致方向,譬如,建筑、化工、金融、政法、医学、传媒等等;

第二步,选择与你未来职来方向相近的大学;

第三步,查阅所选大学近三年的录取分数线;

第四步,选取于你的分数相近的大学;

第五步,在选定的大学里,查看你最感兴趣的专业,然后敲定。

第六步,按照“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原则,顺序确定好规定数量的志愿学校。

1、拿起手中的志愿书,寻找你想填报的学校、专业代码。

2、确定该校招生计划。为什么要确定?因为有些学校在你的省份是不招生的,或者说招生很少你进不了,所以不要浪费自己能填的机会。

3、大体确定招生计划后,登录你确定的学校官网,查询历年录取分数和排名,今年的招生计划(包括是否扩招等),然后和你自己的分数对比。(小编要重点提示,不要随意相信招生网上的数据,有任何疑问,去官网留言或打电话给招生办询问)

4、确定学校后,编排填报顺序。这个大家应该都清楚的,冲、稳、保的结构,确保你有书念。

5、最后,千万记得在填报时间内登录填报。不要等过了时间再来个,你忘了,那就是绝对的凉凉。祝大家填报顺利,都能去自己想去的学校哦!

在志愿填报的时候,我们首先应该做到最自己有一个基本的认知,知道自己的成绩应该选择哪些院校和专业。如果是刚过一本线的考生,在选择报考一本院校的时候就要慎重了,因为不同学校每年的录取成绩都会有所变化,压线报考这种行为实在风险太大。如果一定要报考,在选择学校的时候一定要调查仔细,对往年的分数做一个深度的分析。

  1、选择哪个学校

在这提醒朋友们,填报的几个志愿中一定要注意梯度,尤其是分数正好卡线的朋友。不要一味的追求名校,把所有志愿选择同一层次的学校,更忌全部志愿扎堆名校。

  2、选择什么专业

其实专业并无冷热之分,就算当时火热,谁也说不上等你毕业的时候会是什么样。而且,大学毕业后,很大一部分人从事的工作与自己的专业不对口。选择专业最主要的是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基础,或者毕业后想从事的工作有特殊要求的专业,比如想当医生,就得选择相对应的专业。

高考志愿填报结束后不能修改志愿,但当志愿录取信息公布后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查询志愿:

登录所在省份招生信息官网,输入自己的考生信息进行查询;

登录报考学校官网查看录取名单;

拨打报考学校的招生电话查询;

拨打当地教育厅招生办的电话查询;

录取结束后,以前的学校一般会有记录,可以询问;

省考试院会有录取分数和位次,对照自己的志愿就可以判断自己志愿的录取情况。

高考志愿填报时要注意根据自己的排名省内名次来填报,这样准确性较大;其次优先选择较好的学校;再次优先选择较好的专业;“大学”优先于“学院”;省会北上广优先于偏远地区。

查询缺额院校:哪些学校招生不足,他们又有那些专业可供我们选择?这些信息从哪里来?这些信息都是学校和招生办负责通知学生的,一般学校会印发一个小册子,上面有征集志愿的学校和专业以及缺额的数量。如果学校没有通知你领取该信息册,你可以找老师索要,或者你你所在的省招生网上查询。

填写征集志愿的地点和时间:时间的话要看招生办公布的时间,一般学校也会通知落榜的考生及时填写征集志愿。总之是在你填写的志愿没有录取的时候就要关注各种通知,时刻等待征集志愿。填写征集志愿的地方就是志愿填报系统,各个省的网址是不一样的,你填过志愿的应该知道网址的。

第一步:从省教育考试院查询缺额院校、缺额计划数、填报分数要求等;

第二步:通过省考试院公布的消息,掌握征集志愿填报时间及上网填报;

第三步:在选择院校时,要考虑到自己是否达到院校的最低要求,对于不足分数要求的考生是无法填报志愿的,在填报志愿的时候系统会自动的审核你的分数是否达到要求;

第四步:按志愿院校和志愿专业设置的数量要求,结合自身情况合理填报征集志愿,并按时提交。

自身成绩的评估定位是我们填报志愿的基本前提,必须确保相对准确。每年有大量考生“低分高报”和“高分低报”的原因,就是在对自己高考实力的判定出现了失误。判定高考实力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以考生的校、区排名作为基准,决不能轻易用某次考试的绝对分数值估计,更不能一厢情愿地指望高考时能超常发挥。

我们评估高考实力的基本参考数据是各区县的一二模考试成绩,一般来讲是一模给压力,相对偏难;二模给信心,相对偏易。一模试题在难度、区分度、知识点、热点等方面的把握上更接近高考,但由于距离高考还有两个月时间,学生变化较大,考生要认真分析哪一次模拟考试的成绩更接近自己的真实水平。各区县在一模二模后都要统计分数,给出相当于上一年一本、二本、三本线的分数,你就可以大体推算出在区里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区县往往由教研中心和高招办分别给出划线,高招办划线以录取情况预估为目的,教研中心以预期激励为目标,所以高招办划线的更偏向当时的实际水平。

简单办法就以一二模成绩相对区县划线距离为参考,对比上一年录取控制线粗略判定成绩可能相当于上一年高考所属区间,结合《三年录取统计资料》选择志愿,一二模权重各50%。资料齐备的区县考生可以根据一二模成绩在所在区县(或全市)的排名,对比上一年高考本区县(或全市)分数排名分布情况判定此成绩相当于上一年哪个分数段,相对精准的确定高考水平。如果考生可以拿到近几年各高校在本区县录取结果的人数及分数分布情况,则可更加精准的定位。考生也可参加其他区县统考进一步判定修正自己的成绩位置。

另外要注意,不要指望“附加分”取胜。各高校是按计入附加分的总分投档,但进档考生录取专业时是按实考分排序、分专业的。若高校按招生计划的120%提档,最终被退档的很可能是靠附加分进档的考生,所以按实考分报志愿才有把握。

在录取工作中,会出现一些院校或专业不能满足招生计划,还有一些线上考生因填报志愿不合理而未被录取的情况。对此,在各批次录取结束时,如高等学校计划未完成,高校一般会有如下做法:

对已经达到该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且有该校第一志愿的考生降分补录;

对已经达到该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且有该校第二志愿的考生降分补录;

如仍未完成招生计划将通过教育考试院网站公开剩余计划征集志愿,电话或者网上填报;

如生源仍不足的高校将有可能进一步降分录取。

一是大大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时的心理压力和填报志愿的风险。以前填报志愿,考生只能选择一所高校作为第一志愿,选报志愿的难度和风险较大,考生心理压力增大。而实行平行志愿填报,考生可以同时填报多所高校,志愿选择的空间增大、风险降低,这样能够大大减轻考生填报志愿时的紧张、焦虑情绪,并且能够减少志愿填报中的投机心理,有利于考生根据自己的分数、兴趣、爱好和特长填报志愿。

二是有利于妥善处理分数与志愿之间的矛盾,缓解高分考生撞车现象,较好地解决高分考生落榜问题,有效保护考生的利益。传统的志愿填报方式,如果第一志愿填报不当,即使分数再高,一志愿也可能落空,并且如果一志愿落空,后面的志愿要么会落空,要么就是高分低就。

在填报平行志愿之前,考生和家长应该提前掌握好各高校及专业的详细信息。在高考成绩公布之后,考生应该对于全省的投档线、心仪的学校及专业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以及考生的成绩在本省的排名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考生在填报平行志愿时,可以参考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口诀来拉开学校的梯度。要注意第一志愿的.填写,对于自己最想读的学校要放在第一志愿,最后的两个志愿要填肯定能上的保底院校,这样可以提高录取机率。

同样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也要拉开梯度,最好是按照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填写。否则可能会因为专业级差分导致没有被理想专业录取。

  1、既要“冲一冲”也要“稳一稳”

院校志愿之间要有一定的梯度。既要考虑“冲一冲”,填报有希望够得着的理想学校,也要考虑“稳一稳”,填报与自己成绩“门当户对”的学校,更要考虑“保一保”,填报比自己成绩稍低点的学校,不要全部填报同一层次的院校。特别提醒考生注意,分数没有绝对优势的考生,千万不要将6个院校志愿全部填同一层次的学校,一定要选好保底学校。如果填报不当会惨遭落榜。

  2、选择最心仪学校填在靠前的位置

平行志愿按照“考生分数优先、遵循志愿顺序”的原则进行投档和录取。平行志愿中的6个院校虽然是平行的,但计算机检索、投档是有先后的,6个院校排序的先后就是投档的顺序。如果考生所填报的平行志愿中有多所院校都可以投出去,那么档案只能投到这些院校中排在最前面的那一所。因此,考生在填报平行志愿时,最好将最想就读的学校填在靠前的位置。

本科一批省控线:这个是国家给各大高校的一个参考线(也就是各大高校招生的时候一本专业分数不能低于这个线!)。

本科一批:这是各高校根据省控线来定的自己学习的各专业的分数线。一般学校越好(层次越高)分数线比省控线高的越多。

所以一般志愿填报最好参考去年的最低录取分数然后结合今年的省控线:

去年最低分数比去年省控线高多少,然后再看今年省控线加上(去年最低分减去省控线)基本就是今年录取最低分数。

(假设去年省控线A,某院校最低分数线B,今年省控线X;今年该院校最低分数线是Y)

则:Y=X+(B-A)

一般非特殊情况基本就在该院校最低分数Y上下5分浮动。

一般情况下不会,除非是招不满人或者学校名气不大可能会从分数线下面录取一部分人,如果你是在第一批录取分数线左右的,最好填报以这个分数线招生的学校,专业最好写服从分配,因为进学校之后1年级结束有1次机会能让你校内改选专业,也就是说想办法先进学校,专业问题不要考虑,大一结束学校会举行跨专业考试,你想考哪个专业到时候去报考就好了,当然你大一可能要好好学习来考试。

一考虑:要考虑自己的志趣、特长和国家的需要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无疑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而选择国家建设急需的专业,能使青年人将来较可能做出重大贡献。志趣和需要是相辅相成的,把志趣和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个人的价值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二考虑:考虑所填志愿实现的可能性

以招生院校在当地近三年的录取分数统计为参考,分析各专业的档次和“冷”与“热”情况,结合自己的实力,正确填报专业志愿。不能单纯看其绝对分,要更多地看其相对位置及其变化。

原则上第一专业的选择应该是有希望录取的理想专业;第二专业的选择一定要稳妥,应该是能被录取的专业?第三专业应该选择可以“兜底”的专业。

三考虑:考虑“服从专业调剂”

当考生档案调入学校后,由于名额所限未被所报专业录取时,若考生“服从专业调剂”,自然扩大了本人被录取的机会。因此,每个考生都应慎重对待。是否“服从专业调剂”必须明确表态,不可含糊不清,也不可空着此栏不填。凡“空白”者,均作为“不服从专业调剂”对待。若“服从专业调剂”,希望考生具体写明服从哪些专业或哪类专业,或除哪些专业以外其他任何专业的调配。

一看:看自己所在学校前几届毕业生被录取情况

北京大学法学院孙老师认为,中学教育规律性很强,一所中学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也是相对稳定的,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大的波动。所以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充分了解自己所在学校前几届各分数段毕业生被录取的情况,找到自己相对应的位置,选择相关的学校和专业。

二看:看学习水平、身体条件和家庭经济状况

考生本人的自身条件主要是指考生的学习水平、身体条件、家庭经济状况等。录取的结果如何主要取决于考生的学习水平。因此考生在对自己的水平有了正确的估计后,要重点研究与自己水平相应的那一层次的院校志愿及专业志愿。此外,自己的身体条件也要考虑到填报志愿中,如果身体某一部分报考受限,所选志愿一定要与其避开。再者,考生家庭经济状况也要在填报志愿时予以考虑,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应优先选报不收费或少收费的学校及专业,例如:民族、体育、师范、航海、军事等院校或专业,以减轻求学的经济负担。

三看:看目标高校近几年的录取信息

第一,要确定范围。全国有1000多所高校,即使是“211工程”院校也有近百所,考生们应把范围由大到小,由面到点进行圈定。

第二,要把圈定的学校分出批次。如第一批是哪几所,第二批是哪几所。

第三,要深入了解这几所学校的办学实力、特色,国内国际影响、招生章程等。包括学校的师资力量、科研水平、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收费情况,硕士点、博士点的多少,师生比例、考研比例、就业情况、就学环境、录取政策、招不招非第一志愿考生、招收计划数、分数级差是多少等。有些可以通过网上或电话进一步咨询。上大学网发布的《百所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中揭露了100家虚假大学,经教育部批准的高等院校官方网站的域名后缀一般都为“e d u.c n”,虚假大学院校名称上与知名高校极为相似,均无办学和招生资质,利用互联网诱骗落榜考生报名,以诈骗高昂学费。腾讯电脑管家近期对虚假办学类钓鱼网站拦截量大幅增长,需提高防范意识。

第四,要重点分析高校近几年的录取信息,形成志愿梯度。所谓志愿梯度,是指录取分数不同的院校或同一所大学不同专业之间的差异程度,这是在多年办学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当然,随着投入的不同,院校的发展有所变化,同时,随着就业市场的变化,同一专业在不同时期也有冷热之差异。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把最为心仪、有把握的高校放在第一志愿,之后的志愿排序应是依次降低的,而不是并列关系,形成志愿梯度这一点非常重要。

1、要重视抓早,不要轻视赶晚

很多家长考生认为,高考志愿填报几天就能搞定。情况真的是这样吗?以本科为例,考生一般需要填报一本、二本、三本,每一批次至少要考虑5所院校,加上留有一定的备选学校,这样就可能达到15—20所。考生及家长需要对这些高校有个大致的了解,需要把各个高校的招生简章的内容加以解读,吃透、读懂、弄通,需要掌握这些学校前几年的最低录取分数线(简称校线),并测算出当年大致的校线,等等。高考志愿要做到填得好、报得巧,没有几个月的时间是拿不下来的。因此,希望家长和考生一定要重视高考志愿填报,早作准备,不要等到考试完了以后再抓,那样很可能就来不及了。

2、要分清主次,不要包办代替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涉世未深,而自己经验丰富,对于高考志愿填报也当仁不让。其实这是很不合适的。首先,考生大多十七八岁,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正在逐步形成,他们对社会,尤其是对自己想上什么学校及专业,有一定的认识。其次,高考志愿填报的目的是上大学——读书。而这个书是由考生去读,如果他不认可、不感兴趣,是不利于他学有所成的。所以在志愿填报这个事关孩子理想与前途的事情上,应该以考生为主,家长只起参谋、辅助的作用,绝不能越位,更不可包办代替。

3、要有理有据,不要凭想当然

高考志愿填报是关系考生命运和前途的终身大事,可现实中还有些考生及家长跟着感觉走,仅凭想当然、靠道听途说就完成了志愿填报。那应该怎样选择学校呢?首先,要了解学校的“前世今生”,全面客观地了解学校各方面的情况。其次,要从学校的内涵上去识别大学。如学校的办学历史、发展过程,是属于本科一批还是本科二批招生?是否属于“985工程”、“211工程”院校?学校的强势学科、特色专业和课程有哪些?是否有重点学科?师资力量如何?总体就业率怎样?保送研究生或考研录取的比例如何?文理科的均衡情况怎样?等等。因为文理均衡可以使学生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全面发展,重点学科是职能部门对学科的认可度,院士、教授的水平和数量是大学整体实力的重要指标,就业率高、就业层次和就业地域这些将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去向。

4、要量体裁衣,不要只追名校

中国的高考招生录取制度历来是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可是,有些考生认为自己平时成绩或高考考分较高,就放出豪言或暗自打算非某某名牌大学不上。如果说这仅仅是他学习上的追求目标,那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如果在高考志愿填报时依然如此,就不可取了。要使高考志愿填报成功,要把握两个竞争实力,做到恰如其分。第一个是由考生平时的学习情况、高考考分情况、思想品德情况、身体健康状况、家庭经济情况、其他情况等组成的自身竞争实力。无论哪个要素出现了缺陷,都会影响考生的整体竞争实力。第二个是学校的竞争实力。这虽然不是学校的综合排名,但是以综合排名为基础的,最终会反映到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上。其核心是在掌握学校3—5年的录取分数线的基础上,再准确判断并预测学校当年的录取分数线。

5、要分批填报,不要孤注一掷

常常看到有的考生在偌大的志愿填报表上,只报了1所或者2所学校。中国的现行招生政策是,前一批次的落榜一般不会影响后一批次的录取,院校录取到哪个批次就依据哪个批次所填报的志愿。提前批次录取的最大好处是增加了一次录取机会,但不利因素是提前批次招生的院校不太多,招生专业的选择范围较窄,在大城市的高校不多,重点院校较少。考生一定要把有利和不利因素都分析透彻了再报。对于本科第一、二、三批的考生,尤其是第一批次的考生,一定要知道“不报白不报,报了不白报”的招生录取规则。对于后续批次志愿,如果你不报,就浪费了一次或几次可能被录取的机会。高招报考中出乎考生与家长意料之外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不要以为自己分数高,就一定会在第一批次录取,而忽略后续批次志愿的填报,这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

6、要以选校为主,不要过于看重地点

高考志愿填报是一件非常个性化的事情,切不可人云亦云,别人报什么你也报什么。大家都向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的重点院校,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是如果你要选择这些地方的学校,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竞争实力。自身竞争力很强的考生,当然可以选择报考这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名牌院校和强势专业、热门专业,但这毕竟只是每年考生中很少的一部分。其他广大考生,则应将报考目光投向地方普通高校,在志愿填报中更加注重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及教学水平。

7、要综合分析,不要偏听偏信

在如今的信息社会,各种各样的信息非常多,这是好事。但是如果你不会利用,好事就可能会变成坏事。对于高考志愿填报的信息,基本上可分为以下几种:对于政策信息,不论国家的、当地的,还是高校的政策,一般不需要辨真伪,只要好好研究、读通、弄懂就行;对于学校和专业信息,关键在于既了解静态的历史数据,又把握动态的现实变化;对于高考志愿填报指导的信息,需要有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过程,尤其要学会综合分析,切不可偏听偏信。

8、要留有余地,不要冒险搏高

许多考生及家长名校情结很重,他们大多愿意“分尽其用,用在选校上”。对这种填报志愿不留余地的做法,笔者并不认同。高考志愿填报最关键、最核心、最重要的,是所报志愿尤其是第一志愿能否调档?能否录取?因为重点名校的第一志愿录取率一般都在百分之百,故而要一矢中的。如果你冒险搏高,不留余地,就会导致风险很大。反之,如果将所选择的学校适当下降一个档次,还可将所选择的专业适当上升一个档次。这样一来,不仅留有余地,降低了风险,还可以选择比较合适的专业。

9、要跟着招生章程走,不要跟着感觉走

考生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切不可跟着感觉走,而应该跟着招生章程走。因为高校的招生章程是高等学校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的主要形式,是其开展招生工作、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考生应该依据高校的招生章程来填报自己的高考志愿。08年浙江省有一位考生报考了西安交通大学,由于他没有看招生章程,有关每门单科分数应及格的要求不知道,结果他总分达到录取要求,还超了1分,可是语文没及格,最后被退档了。如何跟着招生章程走呢?最好是用高校的招生章程来指导自己的高考志愿填报,即指导性填报,如达不到高标准也应做到低要求,即把关性填报。

10、要抓住关键,也不要忽视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高考志愿填报需要抓住关键、根本、重要的方面,但是也不要忽略一些细节。有时候因为忽略了一些细节而导致全盘皆输。比如,有的考生及家长看招生计划时,很重视招多少人,却往往忽略了看学费多少,结果虽然被录取了,却因交不起昂贵的学费而不能上学;网上填报志愿的时候,有的人把设置的密码忘了,造成了许多麻烦,甚至严重影响了志愿填报;有的人把学校的代码和专业的代码混淆了,把这个学校和那个学校的代码混淆了,这很有可能导致上线落选、高分低录,甚至是高分不录。这些细小的事情,对高考志愿填报的影响都非常大,所以千万不能忽视。

抖音看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