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为构建与教育现代化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山东教育高质量发展,山东省教育厅印发《山东省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2019-2022)》(简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提出了八个主要任务,即基础环境提升行动、数字资源普及行动、治理能力优化行动、在线教育覆盖行动、智慧教育引领行动、平台矩阵构建行动、创新人才培养行动、信息素养提升行动。
1.提升基础环境: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
按照行动计划,未来三年,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接入率达到100%,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探索5G技术在无线校园建设中的推广应用。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支持IPv6用户访问。推动教育系统网络应用全面上云,形成统一规范的教育云服务。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加强智能教室建设,多媒体设备普及率达100%,人人拥有便携式移动学习终端。
2.普及数字资源:建立校园APP监管机制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实现省、市、县三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共建共治,并通过枢纽接入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以协同方式面向全省提供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
坚持政府购买数字教育资源的主渠道作用,构建数字教育资源多元汇聚机制,按照"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接入各类机构的数字教育资源,形成"政府引导、社会提供、学校选择"的供给格局。建立校园APP监管机制,规范学习类APP的第三方引入。
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鼓励高校共建优质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创新创业类课程,开发一批具有山东特色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实现校际课程资源共享。进一步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推动教育专有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
3.化治理能力:实现一站式服务
根据行动计划,在创新教育大数据应用方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算法模型, 对教育大数据进行快速提取、统一加工、实时分析, 破解监管服务、监测预警、过程性评价、政绩考核等系列教育难题,促进管理精准化、决策科学化。
推进教育"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政务服务统一申请、集中办理、统一反馈和全流程监督,做到事项清单标准化、办事指南规范化、审查工作细则化和业务办理协同化,实现一站式服务。
4.覆盖在线教育:建设齐鲁教育在线平台
行动计划表示,山东省将以同步课堂应用模式为基础,融合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直播课堂、点播课堂、双师课堂和同步教研等应用模式,搭建齐鲁教育在线平台,将优质资源输送到农村学校和偏远地区。统筹规划全省同步课堂总体布局,2020年完成1000个同步课堂新增项目,2022 年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普及同步课堂建设,统一接入齐鲁教育在线平台。
此外,还将打造终身教育服务体系。组织发动一批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开通名校网络课程,开发涵盖学科教学、技能培训 、家庭教育、传统文化等在内的100 门优质课程资源,面向在校学生和社会各年龄段人员提供规范、便捷的在线教育服务。加快推进"学分银行"建设,建立个人终身电子学习档案,着力打造泛在化的终身教育服务体系。
5.引领智慧教育:创建国家级智慧教育示范区
在推动智慧教育发展方面,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教、学、测、评、管等教育教学主要环节的融合创新。制订出台《智慧课堂应用指南》和《智慧校园建设指南》,打造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智慧课堂范式,指导全省智慧校园创建工作。
以创建国家级智慧教育示范区为引领,在全省范围内遴选10个县(市、区),承担省级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任务。优选100所中小学校、20所中等职业学校、10所高等学校,按照《智慧校园建设指南》,开展省级智慧校园示范校创建活动。2020年完成全部创建任务,面向全省输出建设模式和建设经验。2022年全省智慧校园覆盖率达到80%,初步构建起支撑个性化教学的智慧教育环境。
6.建平台矩阵:构建教育大数据平台
基于山东省教育云平台,打造覆盖全省、统筹利用、统一接入的"山东省教育大数据平台" 。以学生学籍系统为基础,建立全省统一的用户认证中心,通过实名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逐步实现一人一号、单点登录、一次认证、全省通行。建立网络学习空间标准模型,以"人人有空间,人人用空间"为目标,全面推动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实现网络学习空间全覆盖。
7.培养创新人才:推进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建设
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行动计划指出,整合人工智能、编程教育、创意智造、机器人教育、STEAM 课程等创客教育资源,结合工匠精神、劳动课程、德育课程,着力打造创客教育课程体系。
建立人工智能研究院,有条件的高校建立人工智能实验室。推进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区域和试点学校建设。遴选10个县(市、区)作为创客教育示范区,500所学校作为创客教育示范校,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人工智能融合创新。
8.提升信息素养:推动教师更新观念、重塑角色
信息素养提升行动包括培育学生信息素养,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两方面。
在培育学生信息素养上,加强学生课内外一体化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应用能力以及信息意识、信息伦理等方面的培育,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制订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落实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将信息技术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对接国家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学生信息素养测评,将学生信息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在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上,构建适用于教师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培育进修的人工智能支撑体系。开展对教师新一轮的专项培训、全员培训,举办教育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动,推动教师更新观念、重塑角色、提升素养、增强能力。开展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全面提升学校管理者信息素养。
保障措施:施行CIO制度,建立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
为保障任务顺利推进,行动计划提出了五项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将教育信息化纳入教育改革发展总体规划。制定详细工作方案,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明确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 各级各类学校要普遍施行CIO(首席信息官)制度,打造一支信息素养高、执行能力强的技术队伍。加强教育信息化智库建设,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三是加大经费投入 。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主渠道作用。有效整合经费渠道,建立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探索众创众筹、资源置换等方式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
四是落实安全责任。 明确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网络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建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统筹协调的领导机制。全面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对重点教育网站的监测。
五是建立工作机制。 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加强纵向统筹和横向协调,形成教育信息化2.0建设的工作合力,建立市场准入机制和长效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