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嘌呤代谢障碍

嘌呤代谢障碍

嘌呤代谢障碍是由于嘌呤的分解或合成过程发生阻碍而引起的一类疾病,包括相对常见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以及影响嘌呤和嘧啶合成或降解的酶的罕见缺陷疾病。嘌呤核苷酸是细胞的固有物质,80%由人体细胞代谢产生,其最终分解产物为尿酸,通过肾脏和肠道排出体外。嘌呤的代谢过程需要多种酶的参与,这些酶(活性)部分或完全缺乏即可导致嘌呤代谢的障碍,进而引发发育迟缓、肌张力增高或低下、关节肿痛、痛风结节等症状。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部分类型可遗传

风湿免疫科

其他

感音性耳聋、惊厥、手足徐动、关节疼痛、痛风结节、痛风石、易疲劳、 肌痉挛、肌痛

嘌呤核苷酸合成与分解障碍

血常规、尿酸测定、X线、关节超声、基因检测

部分疾病为遗传病,患者在生育前应进行遗传咨询。

根据嘌呤代谢的过程及机制可分为下列几类:1、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障碍包括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活性增强症、腺苷酸琥珀酸裂解酶缺乏症,ATIC缺乏导致5-氨基-4-咪唑羟酰胺核糖尿症。2、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障碍包括次黃嘌呤-鸟嘧啶-磷酸核糖转移酶缺乏症和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缺乏症。3、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障碍包括肌肉AMP脱氨酶缺乏症、腺苷脱氨酶缺乏症、黄嘌呤氧化酶缺乏症、嘌呤核酸磷酸化酶缺乏症。

暂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嘌呤核苷酸是细胞的固有物质,参与能量的传递、代谢调节和DNA、RNA的合成。嘌呤核苷酸80%由人体细胞代谢产生,20%从食物中获得,经肝脏氧化代谢最终变成尿酸,然后由肾脏和肠道排出。嘌呤的合成和分解过程都需要多种酶的参与,如这些酶(活性)部分或完全缺乏,可导致嘌呤的代谢障碍,引起尿酸等物质的增多或减少,进而引发各种临床症状。

1、嘌呤合成障碍跟嘌呤合成代谢障碍相关的酶有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腺苷酸琥珀酸裂解酶、次黃嘌呤-鸟嘧啶-磷酸核糖转移酶和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等。2、嘌呤分解障碍跟嘌呤分解障碍相关的酶有肌肉AMP脱氨酶、黄嘌呤氧化酶、腺苷脱氨酶和嘌呤核酸磷酸化酶等。

患者可有手足徐动、惊厥、共济失调等神经系统症状,还可有高尿酸血症引起的关节肿痛、痛风石、尿路结石等表现,一些患者还可出现严重的反复感染。

1、神经系统症状患者可表现为感音性耳聋、共济失调、惊厥、运动发育落后、舞蹈样手足徐动等症状。2、关节症状急性发作时可表现为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出现明显的红肿热痛,疼痛剧烈;高尿酸血症可逐渐进展为慢性、双侧受累、多发性关节炎,并形成痛风结节或痛风石。3、肾脏病变随着高尿酸血症的持续,患者可有痛风性肾病、尿路结石、急性肾衰竭等肾脏病变。4、其他(1)肌肉AMP脱氨酶缺乏症患者可表现为运动后肌无力、易疲劳、肌痉挛、肌痛。(2)腺苷脱氨酶缺乏症可有严重的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大部分患者可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缺陷导致生后即出现主要发生在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反复感染,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消化道反复感染可导致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大于6月龄的患者体检时可发现淋巴组织缺如或发育不全,半数患者可伴有骨骼畸形,表现为肋骨和肋软骨的连接关节突出,影像上呈杯状。(3)次黄嘌呤-鸟嘧啶-磷酸核糖转移酶缺乏症的患者可出现自毁行为,咬自己的手指、脚趾和嘴唇。

有血尿、尿路感染、肾结石,运动发育倒退,步行困难,激动时可诱发突然角弓反张体位,惊厥发作。晚期有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结节、巨细胞性贫血等,可因肾功不全而死亡。

1、儿童发育迟缓,不能行走,发音困难;2、出现关节肿痛;3、关节出现大小不规则的赘生物。4、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若为儿童患者可前往儿科就诊,成人可前往神经内科或风湿免疫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2、可能会进行抽血检查,在早晨空腹进行就诊最好。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目前都有哪些不适?2、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3、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4、自从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5、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6、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7、患者的母亲或患者有做过基因检测吗?8、患者的父母是近亲结婚吗?9、亲属里有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1、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3、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5、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6、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7、还有其他疾病会影响治疗吗?8、回家后该怎么护理?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医生首先会进行相关的体格检查,之后为了进一步诊断及了解病情可能会要求进行血常规、尿酸测定、X线、基因检测等检查。

医生会检查患者的肌张力和肌力;检查关节是否有红肿热痛的表现,是否有压痛;对于儿童患者,会检查是否有发育迟缓的现象等。

1、血尿酸测定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尿酸酶法测定血尿酸,国内血尿酸值男性为3.0~7.0mg/dl(178~416μmol/L),女性为2.5~6.0mg/dl(148~356μmol/L)。患者可有血尿酸水平升高。测定血尿酸时应注意:(1)清晨空腹抽血送检。(2)抽血前停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如水杨酸类、降压药、利尿剂等,至少5天。(3)抽血前避免剧烈活动。(4)血尿酸浓度有时呈波动性,一次血尿酸测定正常不能否定增高的可能性,应多查几次。2、尿尿酸测定低嘌呤饮食5天后,正常人24小时尿尿酸<600mg,或常规饮食时24小时尿尿酸<1000mg。患者可有尿尿酸可高于正常。3、酶活性测定酶活性测定能明确诊断。

1、X线检查关节X线可检查肿胀关节的病变情况。2、关节超声可用于评估软骨和软组织尿酸盐结晶沉积、滑膜炎症、痛风石及骨侵蚀。

基因检测有助于疾病的确诊。

根据高尿酸血症、神经系统症状和相关的辅助检查好可初步作出诊断。本病多由基因突变导致酶活性的改变而致,所以进行酶活性检测和基因检测可确诊本病。

由高尿酸血症引起的相关症状多可通过控制尿酸水平而得到控制,而神经系统的症状则较难纠正,可通过一些药物来适当进行缓解。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其他治疗等。

1、控制高尿酸血症的药物(1)急性期可用秋水仙碱、咧哚美辛(消炎痛)、保泰松等来缓解疼痛等症状。(2)发作间歇期可选用羧苯磺胺(丙磺舒)、別瞟醇以控制尿酸生成过多,以防治肾和关节损害。2、缓解神经系统症状的药物卡比多巴/左旋多巴、苯巴比妥、氟哌啶醇、利培酮等药物可缓解一些症状。3、碱性药物碳酸氢钠可碱化尿液,使尿酸不易在尿中积聚形成结晶。应注意长期大量服用可致代谢性碱中毒,并且因钠负荷过高而引起水肿。4、其他(1)阿普唑仑可帮助改善患者的焦虑情况和自我伤害行为。(2)肌肉松弛剂巴氯芬对患者运动障碍的改善有帮助。(3)S-腺苷甲硫氨酸有改善情绪、减轻疼痛及组织修复作用,可有恶心、呕吐及精神障碍等不良反应。(4)腺苷脱氨酶缺乏症可给予酶替代治疗。另外,可给予相关的抗生素来预防感染的发生。

秋水仙碱、咧哚美辛(消炎痛)、保泰松、羧苯磺胺(丙磺舒)、別瞟醇、卡比多巴/左旋多巴、苯巴比妥、氟哌啶醇、利培酮、碳酸氢钠、阿普唑仑、巴氯芬、S-腺苷甲硫氨酸

病情需要时,肾结石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包括体外碎石和激光碎石等方式。

骨髓移植可治疗腺苷脱氨酶缺乏症。

嘌呤代谢障碍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患者预后跟疾病的类型以及是否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有关。;

病情严重者可发生死亡。

经相应的对症治疗,可使症状得到一定缓解。

日常中家属应多与患者沟通,减轻或消除患者可能产生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有自残行为的患者应多给予关注,及时制止患者的自残行为,必要时可对患者进行一定的束缚行为;遵医嘱定时进行复查,了解病情的变化。

患者常因病症带来的痛苦等而产生烦躁、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家属应常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缓解或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腺苷脱氨酶缺乏症不应接受活病毒疫苗或未经照射的血液制品。

1、对存在自我伤害行为的患者,应进行一定的约束,在患者进行自我伤害时及时阻止,必要时使用束带、夹板等来束缚患者。2、注意活动安全,谨防外伤,预防感染。3、防寒保暖,避免感冒。4、多喝水。

遵医嘱定期复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合理饮食,营养均衡,保证能量供给。

1、每日饮食嘌呤含量控制在200 mg以下,避免摄入高嘌呤动物性食品,如动物内脏、甲壳类、浓肉汤和肉汁等,限制或减少红肉摄入。2、应避免饮用含果糖饮料或含糖软饮料、果汁和浓汤。3、限制饮酒,尤其是啤酒和烈性酒。酒精总量男性<28g/d,女性<14g/d。4、蛋白质摄入量限制在每日每千克标准体重1g左右,避免诱发因素。5、饮食应少盐、少油、控糖。

对于有遗传风险者,可通过以下措施减少患儿出生:1、避免近亲结婚。2、生育前进行遗传咨询。3、已经怀孕者可根据产前诊断,选择性进行人工流产,防止患儿出生。

抖音看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