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三大考(现在是两大考),小升初(我们那个年代,八、九十年代)、初中升高中或中专、高中升大学,这三大考终生难忘,因为每一考都决定着人的命运,影响着人的一生,每一次落榜,就意味着回家务农,这对于当时急于跳农门的农家子弟来说,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所以这三大考如果说什么都不记得,那是不可能的,也没人相信。至今,这三大考我都大多数情形记得,包括班主任、课任老师、同班同学、各科考试成绩(现在只记得部分科目)、总分及考试地点等,记得我小升初考试,考语、数两科,总分200(语、数各100),我语文72,数学95.5,总分167.5,中考:语文90,数学107.5,化学95,政治91.5,物理和英语已记不清,劳动课13分(总分15分),总成绩602分,高考:语文111,数学119,物理119,化学和英语记不清,总分554分,现在都过去二三十年了,小学毕业已三十几年了,到现在都没忘,决定命运的考试,一生就那么几次,特别是我们那个过独木桥的时代,刻骨铭心,怎能忘怀?如果什么都不记得,除非你失忆,否则就是没参加考试,其实这个很简单,如果参加了考试,说明初中毕业了,有毕业证查,有当年的班主任,同学可查,再者,初三是要学化学的(据说,当事人初二就辍学了,没读初三),化学你总不可能什么都忘了吧,几个元素符号总认识吧,考考你不就知道了,当然,如果还是什么都不记得,那就说明问题了。
我就是92年江西初中毕业的,76年生,我有发言权吧?一般情况,92年中招,应届生可录取普通高中和中专,而复读生和初二留级生不可报考小中专(包括区外小中专和本地中师、农校、卫校),但可以报考普通高中。确实有一些复读生顶替辍学生的学籍报考小中专,但报考材料上的照片和考试应该都是复读生本人,纯粹冒名去中专上学可能性几乎没有。中专上学会复查,况且那个年代考上小中专会名传乡里的,大家都知道的秘密,怎么冒名上学!奇怪就在于,此人92年中考没考上,93年复读竟然能考上中师,那个年代能考上小中专的都是顶尖的学霸,一般中考全落榜的学生复读一年考上中师的概率几乎为0。本人当年成绩还行,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考上个普通高中,没上重点,自认即使复读一年也考不上中师,但本人95和96年两次参加高考,终于考上师大。所以我估计此人为初二留级生,成绩蛮好,92年未参加中考,还有一种可能是此人92年已考上普高,但为了考中师放弃了上高中,93年直接顶替别人参加中考录取中师,这种现象我们这里当年蛮多,特别是一些领导关照的对象!
对于中考和高考我还是有不少记忆的:
1、26年前中考时,我英语考了59分,我弟弟考了93分,尽管我其他科比他考得好,但只英语就少了34分,结果是,他上了一中,我上了二中;
2、22年前高考时,最后一门是历史,感觉答得很好,思路很清晰,下笔如有神!
当天下着大暴雨,考试结束铃声响起时,所有人停笔起立,不得再书写,等待收卷。刚好巡视老师站在了我桌子旁边,他背着手,拿着雨伞。我低头一看,竟然滴了我一卷子的雨水!当时吓懵了!赶紧拿手绢和纸巾擦,但还是影响了书写的字迹!
出考场后,我父亲在校门口接我,给我父亲一说这个情况,马上到学校去反映情况,但已找不到人了!
回到家,家里做了一桌的菜,本来要庆祝一下的,一家人听到这个事情,都没食欲了!饭吃得如同嚼蜡、冷冷清清!
感觉一定会影响成绩!这一年的努力算是白费了!
忐忐忑忑、凄凄惨惨20多天,出成绩了!没想到,历史竟然是各科里最高分!有惊无险、有惊无险呀!
9月份,就去上大学了!
我89年高考落榜,距今近30年了。毕业后结婚生子,忙于奔波生活,当年的班主任、老师、考试一起同学、考场号都基本忘完了,只有387分高考成绩没有忘记。所以说,黄海霞一个忙于农活家务的农村妇女说记不起当年中招事情纯属正常,看待任何事情都要一分为二,不是说每个人记忆都是那么好!做为局外人,我们没有证据指责谁对谁错,堂姐、堂妹哪个在撒谎总有水落石出的时候!
注意,据报道这件事堂妹已经闹了十几年了。说明十几年来她完全有时间证明与谁一起参加的考试,住在哪里,在哪里考的。一起参加考试的同学虽然不能全找到,找上几个总可以吧。别说记忆差。我七一年初中毕业,至今已四十七年了,而且离开家乡也四十三年了,初中同学我还能记得三十多个人的名字和所在村庄。都是周围村的,会不知道。
如果停黄凤玲的职,我认为全国各地那时的顶替学籍考上中专或考上大学人员都应该停职,这样才算纠正了一个时代的错误。
堂姐顶替堂妹学籍事件是历史遗留问题。不希望舆论进一步发酵。当事人本身也是受害者之一。许多当事人在那时还未成年,自己无法选择。至于那堂妹,多是嫉妒心作怪造成的。
距中考接近二十年了,我清楚的班里同学坐着两辆大巴车从乡下到县城去考试,住在招待所里,晚上和同学出去玩转了几圈就找不到回去的路了,转了好久最后打了一个小三轮车回去的,快睡觉了女神级别的班主任还到每个寝室去给同学加油打气,考试的时候也没紧张,考物理前的时候旁边的一个女孩过来要我照顾下,不过也没给她传答案,考政治的时候答完试卷偷偷瞄了一眼前面的试卷对了一下选择题,结果还把我正确的答案改错了😂(罪过罪过),考数学最后一道大证明题本来有很简单的一个公理被我弄复杂了,转了好几个弯才证出来!成绩出来后,把我整的死去活来的语文老师看了看了我的成绩大吃一惊居然考得真不少(其实离县一中分数线还差一点😁)
谢邀!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我是1995年考上的普师,从教二十余年了。这些天网上热议的学籍事件也勾起了我二十多年前的回忆,人到中年想起那些青春岁月犹如昨日。闲暇之余翻翻初三时的日记,仿佛又回到那艰苦奋斗却又幸福难忘的时光!记得那时的中考是7月中旬,考了两天半。第一天上午考的语文,最后一天上午是英语,十点半全部考试科目结束。那时我们这儿考中专不考史地生,只有考高中加上这三科。数学总分120,考了110,英语没考好,总分100,只考了79,我总分考了463。当时是每一场都是我表弟陪我去考的,因为考点在他就读的四中,他对考场比较熟悉。在等分数的那几天真是如坐针毡啊!当知道考上的那一刻,身体轻飘飘的,想要飞起来似的。时隔二十多年,现在虽然不能全部回忆起来,但是还是能想起很多,与同年考上的不少同学还都有联系!
据说当年这个地方老师为了学生的未来,会主动为成绩好的同学办理复读考中招,直到他们考上。所以,黄凤玲因为老师主动为她办理复读,一直复读到23岁,直到考上中师。按照这个逻辑,当地应该没有上高中的了,学习好的,都被老师留下不停复读复读,因为成绩不好的上不了高中,成绩好的都留下复读考中专了。所以黄凤玲一直复读,直到23岁考上?你不觉得这个结论可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