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
一,只有大质量恒星才会爆炸。二,恒星爆炸只会发生在演化末期,生命要结束时。
恒星是依靠内部核聚变反应产生的向外的辐射压与向内的引力相平衡来保持稳定的。大质量恒星引力强,外围物质就会在引力作用下拼命向内部收缩,所以必须用非常强的核聚变反应产生的向外的辐射压把外围物质向外推,恒星的内外才能平衡,恒星才能保持稳定。
大质量恒星形成后,首先发生的一定是氢骤变为氦的反应,产生的氦集中在恒星中心。氦聚集到一定量后,会继续收缩,温度和压力继续升高,氦也开始发生聚变反应,产生出碳,又向中心聚集。同时,氢聚变为氦的反应还在发生,只是发生的地点不是中心,而是在氦球的表面。碳聚集到一定程度后,再收缩,再聚变,形成氧、氖等,然后这些元素再在中心聚集,再收缩,再聚变。。。。每种一种聚变反应,都能产生出能量,用来与引力抗衡。但元素质量越大,聚变时产生的能量越少,所以为了产生足够多的能量,聚变就发生得越来越剧烈,一直到中心产生出第26号元素铁为止,聚变反应就停止了。因为铁是核内能最低,既不能继续聚变,也不能裂变。要让铁继续聚变,不但不能产生能量,还要向铁核内输入能量,而恒星中没有多余的能量提供能铁核,所以中心的聚变反应就停止了,铁就在中心越积越多,形成“呆滞核”。此时,恒星内部是这个样子的。
这张图没有按照比例画。实际上,此时的恒星外层仍在发生各种核聚变反应,把外层物质向外推,恒星在膨胀,变得非常大,叫红巨星或红超巨星。而内层由于聚变反应产能效率下降,在引力作用下持续收缩,内部各层越向下越小。
当外层物质膨胀到一定程度时,由于温度和密度下降,各层的聚变反应几乎停止。此时,恒星不再向外辐射能量,向外的辐射压消失或几乎消失,引力立即占上风,外层物质就会在引力作用下,以非常大的速度向内收缩,在接近内核时速度甚至可以达到数万千米/秒。但内部的铁核非常致密,已经无法被压缩了。当外围物质以极高的速度撞击到铁核时,仿佛撞到一堵无比坚硬的墙。这时的撞击可以近似地看做是完全弹性碰撞。于是,这些撞击物质在带给内核以极大的动能的同时,就会以几乎同样的速度反向冲出恒星。恒星爆炸就发生了。这个过程叫“铁心灾变”,产生的现象叫“超新星爆发”。
撞击的动能终于使铁达到了继续聚变的条件,于是,比铁重的一系列元素诞生了,如铜、铅、锌、金、银、钨、铱。。。一直到第92号元素铀。这些超铁元素中的相当一部分会随着超新星爆发冲出恒星内部,与外围物质一起以极高的速度散布在宇宙中,与原有的星际气体云混合起来,成为构成下一代恒星及行星的原料。
在超新星爆发中,一颗恒星的大部分质量都会以这种方式损失掉。计算显示,在超新星爆发中,恒星会损失其全部质量的70%以上。
当混合有上一代恒星物质的星际气体云重新引力凝聚形成星球时,这些来自于上一代恒星的物质也会掺合进去。我们的太阳系就是在这样的星际气体云中凝聚形成的,所以,太阳中有各种重元素。地球也是从中形成的,所以地球上不但有氢、氧、硫、铝、硅,还有铁、铜、钨、铱、金、银。。。铀。
地球是上一代恒星爆炸后的灰烬。我们都是上一代恒星爆炸后的灰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