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回答:
大乘佛教:
从基本信仰上来讲,大乘佛教不像小乘佛教那样认为现世界只有释迦牟尼一位佛,普通人通过修证只能达到出离轮回,至于涅盘的阿罗汉果位;而是认为三世十方有无数的佛,释迦牟尼也并非实体的佛,而是我们这个世界的现在佛在人间的应化之身,是向世人揭示证悟之道的一个“样板”。
世人只要按照释迦牟尼的教诲去修证,就能够达到佛果。
在修证上来说大乘佛教视只求自身了生死、脱轮回、离烦恼的小乘教徒为“自了汉”,认为这只是最粗浅的认识;大乘教徒认为要想成就佛果的话,不但要有自度的决心,更要有度人的决心。
大乘佛教认为修行的过程必须是一方面通过思辨、禅修获取无上的智慧;一方面以利乐众生的慈悲心,行种种助人、度人的善行,也就是所谓的“悲智双运”。只有这样才能证得最后的无上果位,成为佛。
菩萨是大乘佛教的理想,其基本前提是发菩提心,立誓愿要为众生利益不入涅盘。
佛的三身学说是大乘学说的主要论题。三身为法身、报身、化身。化身指佛陀为度脱众生,随应显化之身;报身指佛陀修行所得能享法乐并给十地菩萨示现功德之身;法身即是作本体之自性身。许多大乘经典都说佛有无量之多,但一致承认其本质为同一的法身。
在理论上来说,大乘佛教也否认小乘佛教“我无法有”的观点,而认为“我法皆无”。
也就是说,佛法本身也是不具自性的缘合物,法的本性也是空的,但是在法性本空这个问题的解释上,大乘佛教内部的中观学派和唯识学派也有比较大的差异。
对大乘佛教而言,小乘是声闻乘、缘觉乘二乘的合称。因为此二乘修行人,发心狭小,无法济度一切众生,故称小乘。
大乘佛教是佛教两大派别的一支,大乘是梵文Mahāyāna的译文。Mahā(摩诃)是大的意思,Yāna则是乘,也就是交通工具,是印度佛教对教法的习惯称呼,按字面翻译就是大教法。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都属于大乘,主要流传于中国内地、日本、朝鲜、尼泊尔、西藏、蒙古等地,在越南,台湾也有相当数量的信徒。
小称佛教:
就历史而言,小乘佛教意指在原始佛教及部派佛教时期,所形成的佛教教法。又可以用来指称部派佛教时期,所成立的各个佛教流派。这些流派的现代继承人,为南传上座部佛教。
因此,最狭义的小乘佛教,又可以指为现存的南传佛教。
但是南传佛教徒认为,这个称呼,对他们来说,是有贬意的,所以他们拒绝这个称呼,自称为上座部佛教。
藏传佛教中,并没有小乘传承。但是格鲁派很重视俱舍论的研习,列为五部大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