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郧西:湖北口地名的由来!

郧西:湖北口地名的由来!

来源//今日郧西 如有侵权请联系

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是湖北省唯一以“湖北”冠名的地方行政机构。

湖北口回族乡以鄂陕两省交界处关隘湖北口命名。1986年设乡。以原泗峡口(泗峡口因位三沟谷汇合处而得名)、东川、红岩、庙川(驻范家院)四地合并设立。

湖北口距集镇13千米,县城168千米。处海拔1634米(一说1799米)的天棠山南麓凤凰山垭,因系古代由陕西汉中通往湖北襄阳等地必经隘口,故名。四周山峰高耸,隘口居中,海拔1265米,呈东西向,多由石灰岩、千枚岩组成,高数十米,形势险要,为军事要地。明成化年间,设巡检于此,并建石堡一座,长25米,高4米,厚2.5米,中间石拱门上凿刻有“湖北关”额匾。后屡毁屡建。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重建,1938年时任郧西县长柯愈珊题写“湖北关”额匾至今犹存。1982年筑泗峡口公路时被毁。1985年重建,门首嵌一大理石碑,东曰“湖北口”,西曰“湖北关”,时任县长张万锋书“湖北关”三字额匾。2001年再次因公路(s338省道)改造受损。2006年重修,城墙厚2米,长约2000米,中间石拱门高6.5米,宽6米,时任郧西县委书记卢富昌所题写“湖北关”额匾。关附近有1999年鄂陕两省各自修建的楚亭与秦亭对峙。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湖北口回族乡系湖北12个民族乡镇(回族乡镇5个、土家族乡镇3个、侗族3个、白族1个)之一,回民占18.7%。据传明末(约天启、崇祯年间),因遭灾陕西潼关、渭南一带回民迁至陕西旬阳、镇安两县后,清康熙年间再迁至湖北郧西红岩、湖北口等地发展,以马、哈、魏、杨等姓居多。一说因战乱(晚清陕甘回民起义),陕西长安、潼关一带的回民为了躲避清军的追杀逃亡至鄂陕边界深山老林居住至郧西的。

湖北口回族乡除湖北关外,有万亩石林、三十六岩观音寺等景点。其中三十六岩观音寺位于湖北口回族乡三十六岩村,因其主体坐落于三十六丈高悬崖而得名。寺内有观音殿、三圣殿、娘娘殿、祖师殿、十三殿等殿堂。寺顶有一个保存完整的“八卦井”,井是用大石条砌成,呈八角形,井深5米,直径4.6米,井水清澈见底。在寺西北角有一小泉眼,人称“五滴泉”,因其每分钟只能滴下五滴水而得名,当地人称之为“观音圣水”。惜因观音寺所在的岩壁上出现裂痕,2012年迁观音寺于下寺庙坪重建,占地118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包括大雄宝殿、念佛堂、观音殿、吉祥殿等8殿。

湖北关地质公园保存有大套而完整的泥盆纪至早二叠世沉积地层,其中万亩石林位于湖北大梁之巅,海拔1500米,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峰、石礅、石笋等星罗棋布。景区有清真寺、千年古树及溶洞等。

知识链接

湖北有1个自治州即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个自治县即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12个民族乡(镇),即:钟祥市九里回族乡、洪湖市老湾回族乡、仙桃市沔城回族镇、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赤壁市周郎嘴回族镇(赤壁镇)、松滋市卸甲坪土家族乡、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神农架下谷坪土家族乡、恩施市芭蕉侗族乡、宣恩县晓关侗族乡、宣恩县长潭河侗族乡、鹤峰县铁炉白族乡。

美食

福利

抖音看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