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山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心肌病变为主的疾病,也称地方性心肌病。1935年首先在我国黑龙江省克山县发现,所以命名为克山病。克山病流行于我国许多地方,除黑龙江省外,还有吉林省、辽宁省、内蒙自治区、甘肃省、陕西省、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云南省及西藏自治区等部分不发达地区。过去克山病的病死率较高,解放后,由于积极防病、治病,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大幅度的下降,在预防、治疗方法和病因研究方面也有一些重要的进展。
克山病有明显的地区季节性,在东北地区多在冬季急性发病,西南地区主要在春季和夏季发病。早年认为是一种营养缺乏病;怀疑和缺氧有关;怀疑为病毒感染;也有人怀疑饮水中含多量的亚硝酸有关。
后来病理学家认为是一种地球生物学疾病。
不论哪个地区的克山病均以农民的患病率较高,而且他们的生活水平都不富裕,特别多见于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和学龄前儿童。
多吃豆类及白面地区的人们很少发生这种疾病。
60年代末,中国科学院克山病研究防治组进行了病区和非病区内外环境中微量原素硒的测定,发现病区的水和粮食中硒的含量明显降低,病区人群的血硒含量也低,并了解,从水土含硒量低的病区到相邻的水土含硒量较高地区,其粮食中硒的含量也升高,克山病的发病也减少。流行病学的研究证明克山病地区的人群,补充微量元素硒以后,克山病可以得到预防。
总之,克山病的病因还没有完全明确,可能在低硒的基础上,各种因素参与并相互作用而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