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中国新时期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新时期文学”名词解释?

新时期文学是我国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指1976年以后的我国文学家创作活动,是指人们对“文革”后正在展开的文学的命名。

新时期之学(1976—— )是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部分,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一方面是适应文学自身发展内在规律。

要求有新的文学作品来突破传统僵化的表达模式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同我国政治体制变革的大事件相适应的思想变革的需要决定的。

因而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带有许多显著不同于前面时期的特点。

扩展资料:

新时期文学的形式、风格流变由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背景的变迁和文学题材主题的广阔开拓,以及作家日益重视自身的创作个性,这时期文学的风格和形式的变化也至为明显。

50年代充满欢乐的明朗色调和60年代不断滋长的对现实的矫饰,已从文坛消失。作家们斑斓的笔触普遍透出深沉、真挚和严峻的色彩。

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产生互相逆反又互相补充的令人瞩目的趋向:一种刻意于民族传统的发扬,一种致力于外国文学现代手法的汲取。

参考资料:

新时期文学是我国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指1976年以后的我国文学家创作活动,是指人们对“文革”后正在展开的文学的命名。

在介绍新时期文学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个中国近代文学发展的一些概况。

根据中国的社会历史概况,我国的文学活动以1949年7月第一次文代会为分水岭,被划分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

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根据其发展的各个不同历史阶段,我们又通常将中国当代文学划成三个部分:

一、建国十七年文学:1949—1966年,即建国到文革前的十七年时间,我们称之为建国十七年文学,建国十七年文学在文艺思想路线上继承了延安文艺座谈会以来的传统,在题材上多选用历史和革命的题材,创作上形成了一套公私二元对立的模式,文学创作模式的单一直接导致文学创作的僵化,到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这种僵化的创作格局被推到了巅峰。

二、文革十年文学:1966年—1976年10年间的文学活动文革十年文学继续延续建国十七年的单一、僵化的创作,并将其推向了极点,十年官方文学活动仅限于八部样板戏的改造,使文学发展的内容和形式都陷入了僵化的沼泽,和主流创作模式背离的作家被迫将自己的创作转向地下,部分作家也因对延安文艺座谈会的传统提出质疑而被迫中断创作,到劳改农场、边疆地区进行思想改造。一方面,造成这一时期的文学活动形成了一个断层,另一方面,又为新时期文学的突破奠定了生活基础,为新时期文学的发展积蓄了力量。

三、新时期之学(1976—— )是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部分,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一方面是适应文学自身发展内在规律,要求有新的文学作品来突破传统僵化的表达模式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同我国政治体制变革的大事件相适应的思想变革的需要决定的。因而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带有许多显著不同于前面时期的特点。

新时期文学开始表现出一些与延安文艺座谈会以来的传统明显不同的特点:

1、随思想上的进一步实破和政治体制的改革,文学打破以往与政治紧密的联系,而变为与经济生活息息相关。

2、创作模式由传统单一和一元比(二元对之模式)转向多元化格局,出现各式各样的文学创作式样、思潮、流派。创作题材上也由过去反映革命战争和历史的宏大题材转向个人化的叙事立场。

了解了新时期文学的这样一些特点后,我们就从诗歌、小说、散文三个方面来看一看新时期的创作。

第一讲 新时期诗歌

新时期诗歌发展大抵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对传统的恢复与延续:这一阶段主要指1976年、1978年拨乱反正期间的一部分诗人的创作活动。

回归诗人:指一批在五十年代就成名的诗人,由于历史原因,在文革期间被迫中断创作,在拨乱反正后又重新开始创作,我们把这一批诗人称作回归诗人。这一批诗人的代表人物有艾青、公刘、流沙河以及曾卓、绿原等原七月派诗人。

代表作品有:艾青《鱼化石》和曾卓《悬崖边的树》、牛汉《我是一颗早熟的枣子》,这里我们仅以《鱼化石》和《悬崖边的树》为例来看一看诗人重返诗坛的心情:

不幸遇到火山爆发

也可能是地震

你失去了自由

被埋进了灰尘

过了多少亿年

地质勘探队员

在岩层里发现你

依然栩栩如生

归来诗人(或复出诗人)诗歌创作被禁锢许多年后形成艺术家艺术生涯中的一个值得重视的重要阶段,艾青复出后诗歌上开始出现哲理化倾向,表现在多从时代特征入手处理题材,对生活现象超越写实性描述,从而将生活现象上作为对历史观和人心态的概括上来。

回归(或复出诗人)主要包括以下三类诗人:

1、50年代反右运动中的右派诗人,艾青,公刘、白桦、流沙河等。

2、“胡风事件”中受牵连的七月诗人:绿源、牛汉、曾卓等

3、与主流文艺观念相左的九叶诗人,辛笛、陈敬容、郑敏等。

二、对延安文艺传统诗歌的质疑和突破

崛起诗群:一批于文革中被迫到边疆从事劳动改造的作家,在劳改期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拨乱反正后,开始在诗坛崛起的诗人。

崛起是相对,七十年末期间的回归而言,标志着中国新诗对传统创作模式的突破,这种崛起不仅包括80年代早期的朦胧诗群,甚至包括后来的实验诗群。

朦胧诗完成了新时期诗歌创作突破过程,这群反“正统”的青年先锋诗人一开始就表现创作上的难解、晦涩,表现出与当代诗歌规范背道的叛逆特征。学术上把这一批诗人的创作划分成了三个时期:(1)滥觞期(60年代末—70年代初);(2)涌流期(1978年《今天》);(3)发期期(1983年后)

三个时期的代表诗人有:多多(原名栗世纪)(一个阶级的血流尽了/一个阶段的箭手仍在发射……)

北岛(赵振开)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吧,在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顾城 黑暗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但我却采用他寻找光明

三、对艺术的新探索——新生代诗人

经过朦胧诗人的传统的突破以后,新时期诗歌在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艺术探索的新阶段——实验诗。实验诗人把艺术探索作为一种尝试,他们毫不掩饰他们是凡人,是小人物,他们的诗歌探索就象实验室里的摸索。研究者们因而冠以实验诗之名。实验诗的探索过程中一开始出现了许多形形色色的流派,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其中一些主要诗人和流派。

海手,查良海,1989年于山海关卧轨自杀,代表作有《以梦为马》或《祖国》。

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风/ 和物质短暂的情人/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一样/ 我不得不和烈士和 走在同一道路上……

由于篇幅关系,这里我就不全篇介绍《祖国》一诗,但我们从诗人的诗句中可以感受到“和烈士和唱,走在同一道路上”的诗人的形象的这一主题。

2、莽汉主义与李亚伟

李亚伟与万夏、明王等作家共同创作的流派。李亚伟有作品《怀旧的红旗》、《中文系》(中文系是一条撒满钓铒的大河/浅滩边,一个教授和一群讲师在撒网/网住的鱼儿/上岸后就当助教,然后/当屈原、李白的导游,然后/再去撒网/要吃透了《野草》《花边》的人/把鲁迅存在银行,吃利息……)

3、非非主义:由周佑伦和蓝马等人组织发起的在《变构:当代艺术启示录》中指出了明确的主张。

4、他们文学社:韩东、于坚等。

5、整体主义:或叫新传统主义的宋渠,宋炜、廖亦武、欧阳江河等。

6、西北:有诗集《中国的玫瑰》《 光中的蝙蝠》新生代诗歌呈现出风格流派的多元化,为我国诗歌中兴注入了一湾清泉。

第二讲 新时期小说

新时期小说大抵也经历了思想突破,(70年代末期到八十年代初期),艺术手法的探索阶段。

新时期小说创作的思想突破阶段经历了三次比较的文艺思潮:伤痕文学、反思学、改革文学,在三次主要的大文学思潮之下,又有若干小的文艺思潮,火墙文学、知青文学等,这里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三次文艺思潮和具体的作家作品。

伤痕文学:新时期出现的第一个文艺思潮,以《班主任》为发端,以卢新华的《伤痕》而得名,回忆十年浩劫带给人精神上的扭曲和伤痕的文艺思潮。

代表作:《班主任》、《伤痕》、《回答》、《哥德巴赫联想》。

反思文学:在“伤痕”思潮的基础上,对动乱形成的社会历史原因进行进一步反思的文学思潮。代表作《邢老汉与狗的故事》、《芙蓉镜》、《漏斗户主》

改革文学:经历“伤痕”和“反思”之后,呼唤表现城市工业和乡村改革的文学思潮。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陈奂生上城》、《人生》,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和“改革文学”我们可以看得出新时期小说思想突破的三个阶段:

伤痕文学是对十年浩劫的反省和否定,其创作主体多为青年知青作家,这些作家在悲剧感伤的基调下回顾十年动乱的精神上和肉体上带来的创痛,其意义在于伤痕文学作品的批判与揭露的社会意义。

反思文学则不停留于十年浩劫给人们带来的伤痕上,而是开始对当代生活的悲剧性进行回顾和思考,其主体是一批“复出作家”,这些作家对“伤痕”进行了进一步深思,挖掘了造成伤痕的社会历史文化原因,从“伤痕”思潮的悲剧,伤感的感性认识开始向较为理性的挖掘过渡。

改革文学则是在“伤痕”和“反思”过后“痛定思痛”,对社会生活重新审视,延续了反思与“伤痕”的现实主义干预精神,将创作的领域由对过去的反省反思开拓到对未来的展望上来。

从“伤痕”到“反思”、“改革”文学我们可以看到新时期小说思想突破的三个阶段是紧密相连、层层深入的思想感悟过程,我们也能看到“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之间的内在区别。

我们要学习思想突破阶段的主要作品有

刘心武的《班主任》

古华的《芙蓉镜》

路遥的《人生》

张贤亮的《唯物主义启示录》等

新时期小说的艺术探索阶段:新时期小说的艺术探索阶段有其思想、社会历史背景,这里我们先来对这些背景做一下简单分析:

经历思想突破阶段后文学向 的回归,和西方的启蒙主义运动一样,新时期文学经过思想启蒙突破阶段后,开始向人文的道路上回归,题材上开始一改以往描写重大社会政治生活的宏大题材向表现日常凡人琐事生活转变,艺术手法上由过去的重叙事向多元化叙事方向过渡。

这样一种多元化的叙事是随着70年代末期文艺解思想的突破,对西方经典名著的泽公的进一步放开,西方“现代主义”逐步被泽公入围内,从而在国内引起了新时期风格迥异的艺术探索,这是我们来对新时期这些文学流派和思潮做一些简单介绍。

1、人文主义文学思潮:

和西方思想启蒙运动一样,新时期经历了“伤痕”“反思”的思想启蒙突破后,文学创作也开始将向人本道路上回归,具体表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后的共名的传统开始被抛弃,开始转向新时期的无名,创作由反映社会历史的重大问题向对人0本身的思考上回归。

这一类作品主要有:《爱,是不能忘记……》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受戒》《大海纪事》

《黑骏马》等

2、中国新时期的现代主义:对西方经典著作借鉴的基础上产生的。

我国新时期的现代主义主要有以下特点:

1、最具有探索性,最远离我国文学传统的流派,当其以非理性、反传统、荒谬感来揭示文革历史,有其特殊的意义。

2、在艺术上的求新探索,起到为中国新时期文学多元化,为我国小说形式探索提供了实践经验。

3、但新时期的现代主义明显带有人生荒诞、感伤的基调,把该基调作为人生的常态则太过之。作品有《春之声》、《冈底斯的诱惑》、《红高粱》。

3、由反传统向传统的回归一:寻根文学的发展,经历了新时期现代主义的躁动之后,很多作家开始冷静下来思考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创作出了一批带有浓厚民族文化意识的作品。这一类作品有《棋王》《爸爸爸》(市井小说)

4、新时期军旅小说

新时期的军旅小说与传统的军旅小说相比,产生一些新的变化,从五十年代战争题材小说和六十年代军旅题材的小说,中间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1)早期军旅小说的二元对立模式:《红明》《红岩》

2)八十年代中期以广阔的社会历史生活为背景的战争小说《西线轶事》《高山下的花环》

3)摒弃社会政治化视野,探寻个性化心理的结构模式《绝望中诞生》

5、新写实小说:在创作上以写实为主要特征,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还原,直面现实,直面人生的文艺思潮,代表作家有池莉、方方、刘震云、刘柏、叶北言、苏童等。作品有《一地鸡毛》《烦恼人生》《风景》《狗日粮食》等。

新时期小说呈现复杂纷呈的景象,且作品批评,以上是对新时期艺术探索阶段的一些思潮和流派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

第三讲 新时期散文和其他文艺作品

新时期散文创作主要涉及一些老作家回忆录、学者随笔和部分作家的抒情散文。

1、老作家回忆录:杨绛《段六论》

巴金《随想录》

2、学者随笔:程炳《文化苦旅》

舒木、王小波等学者随笔亦是新时期散文创作的又一收获。

3、贾平凹和《商州系列》散文。

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学

抖音看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