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牙是什么意思
今天尾牙,你可懂得“尾牙”的意思?不知道的跟我来了解一下!
祭祀土地公称为“做牙”,是泉港的一种民俗节令。一年中有好几次“做牙”,农历2月2日是福德正神(土地公)诞辰,祭祀活动称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十六都要祭祀,每年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是一年中最后一次的祭祀活动,俗称“尾牙”。此节与古代的互市有关。古时,商人们做交易前先拜祭土地公,还要款待客人和伙计。
闽南尾牙习俗的相关历史记载
闽南尾牙由来已久,早在清代就有相关记载,清乾隆《泉州府志》腊月十六日:商贾皆祭土地神,牲醴极丰。清乾隆《安溪县志》 二月初二日:各村俱祭土地,名为做福。民国《南安县志》 腊月十六日:商贾皆祭土地神,牲醴极丰。遍请亲友,以其品物。现代有关尾牙的描述和记载有《泉州市志》、《泉州民俗文化丛书》、《晋江民俗掌故》等地方志、民俗志。
传统祭仪:拜“土地公”期盼来年平安兴隆泉港人过“尾牙”特别隆重,这一日过后,也宣告时间就快走向另一个年份了。民俗专家黄炳元先生回忆小时候一家人过尾牙的情景,“当天还没亮,人们就开始杀鸡宰猪、蒸刈包、蒸年糕,忙得不亦乐乎”。由于闽南各个地区风俗并非完全相同,祭拜所用供品也就有所不同,但在这个比较重大的祭祀活动上,传统供品中一定要有“三牲”和“五果"。
为什么要供奉“三牲”和“五果”呢?以前,泉港家家都有养鸡养猪的习惯。鸡,有象征家,团圆之意。“鸡”和“基”谐音,“建基”就是“建家”。泉港很看重家的意义:鱼,象征年年有余;猪,和鸡一样象征家,喻指六畜兴旺,人丁兴旺、家庭满眷。另外,由于佛教吃素禁杀生,信佛的人就用面粉做成“三牲”的模样来供奉、祭拜。“五果”象征着金、木、水、火、土,比喻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些供品中,鸡和猪是必不可少的。
当各种食物都准备好后,人们就在土地公神像面前加一张长桌子,把丰盛的贡品摆好。供奉的食物顺序也很讲究,一般在桌子最前方放一壶酒,并排三个小酒杯,杯子中斟满酒。接下去是鸡、鱼、猪“三牲”和“五果”,最后才是其他的食物。
通常祭拜者都是一家中地位比较高的或年纪比较年长的,在家中有威望的人。祭拜前,祭拜者站在中间,面对土地神鞠躬或磕头,点一炷香插在神像前,说一些吉利的话语,请土地神享用供品,然后站到一边。香的燃烧表示土地公在享用贡品,一家人须静静站在两边,不允许大声说话和走来走去。尤其不能站在供品的中央,这是大不敬的。
待香燃烧大半后,祭拜者就再次企求土地爷保佑一家平平安安,生意兴隆等等。然后开始烧金纸,放鞭炮。烧的金纸越多越好,鞭炮也是越多越好,越大串越好。一来是各家各户要祭祀“土地公”,再者商家老板们也要置办宴席招待辛苦一年的伙计、学徒。“从前,小孩子们盼望过年就是从尾牙这一段时间开始的。
尾牙宴:从“吃尾牙面忧忧”到充满温馨感激的企业活动
旧时的商家店主,俗话叫“生意人、买卖人”,尾牙这一天,供奉完神明后,商家、地主晚上要招待自家的雇工与仆婢,那些供品就成了雇工与仆婢的美味佳肴。另外在尾牙这一天,商家、地主一般会给他们分发奖金红包,还有明年是否要继续雇用,也要在这天做最后的决定,所以有“尾牙既是慰劳日,又是相送日”的说法。尾牙宴最后一道菜一般是一盘鸡,如果明年要“辞头路”(闽南语,解聘)哪一个雇工,就将鸡头朝向谁,如果有不止一个“辞头路”的人,就拿起筷子夹起鸡头分别朝向将解聘的雇工。要是不想解聘谁的`话,就把鸡头对准自己。
在传统家庭中,不管是农民、渔民或者其他人也都要通过焚香祭拜向神明表示感谢,以祈求来年能够有好收成。所有祭祀活动结束后,当晚一家大人小孩就围在一起吃刈包、润饼等。刈包就像现代的肉夹包,是一种外形似荷包的面包,里面一般夹“三层肉”(闽南语,指瘦肉与肥肉相间的肉)、“土豆灰”(闽南语,炒熟的花生碾末)、咸菜、笋丝等;润饼也叫嫩饼菜(和其他地方的春卷差不多),是用润饼皮卷包土豆灰、虎苔(闽南语,一种海藻)、肉丝、胡萝卜、豆芽菜、笋丝、豆腐干等等,卷起后外形有点像一捆包着的铜钱,刈包、润饼菜等在当时既是不敢多求的伙食改善,又寄托着民众对新一年平安发财的祈愿,是尾牙的应节食物。
尾牙习俗
伴随着2016年春节的临近,今天我们将迎来泉港人民都非常重视的一个节日——尾牙。这个源于福建沿海、台湾一带、能给大家带来好运和吉祥的重大节日,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推崇。这个节日在我们看来,是好运与吉祥,具有承上启下的重大意义。尾牙来了,表示正式进入年关。
“尾牙”活动是一年的尾声,也是春节活动的先声。对于这个活动,泉港的各大企业非常重视,都会举办“尾牙宴”,辛苦一年的大伙坐在一起吃吃喝喝,诉说一年的收获以及来年的期盼,怀着一颗虔诚之心希望在“尾牙宴”上吃出健康平安;当然每家每户也非常重视,大清早就能听到阵阵鞭炮声,再摆出贡桌,各处的庙宇祠堂也是人头攒动,香火不绝。除了这些隆重的祭祀外,到了晚上,大家都必须赶回去与家人团聚,吃上一顿丰盛的“尾牙饭”。
说起尾牙这一节俗,原本只是生意人的祭祀方式,后来才慢慢演变成泉港民间普遍的节俗。每一个节俗的背后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尾牙也不例外。相传,明代有个叫陈米牙的人,是个经营米业的商人。每次卖米给百姓,他只用长指甲在已卖出的大米中留下一指甲的米作为利润。虽然每次只赚那么一点点,但是到他家买米的人却越来越多,童叟无欺,也因此在江南民间传为美谈。为了纪念和效仿他,泉州商人就在每年春节之前和元宵之后,也就是农历二月初二出外做生意的人和十二月十六日在外的生意人都会赶回来过年的时候,都要举行祭祀陈米牙的仪式,敬“福德正神”。后来就简称为“做牙”或者“祭牙”。
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提高,做牙的档次也越来越高。“做牙”的时候要在门前,摆上果品、酒菜,比如炒米粉、炒面条、甜丸子,鸡鸭猪各种肉类,还有虾类等。但要注意不可有鱼类,因为有“衰如鱼”的说法。还有些家庭喜欢简单点,只用干品,比如苹果、梨、香蕉、茶酒、还有肉包、饼干、等各种糕点作为祭品。接着就开始烧香、烧贡银、银纸等。
这些都是家里的女性在做,目的很简单,就是一求生意兴隆发家致富;二求在外工作的亲人身体健康、一帆风顺、孩子能够考上好大学,找份好工作;三求子女能够有好姻缘、能够幸福一辈子;四求“六畜兴旺”(猪、羊、鸡、鸭、猫、狗等)。再则也是想希望通过这个节俗和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叙旧、拉家常。
尾牙作为一年中最后一次“做牙”,过了这一天就意味平安的过了一年,所以也被看作是一种福气,有“尾牙吃欢喜”的说法。同时“尾牙”也有过小年之称,所以它的到来意味着年关的开始。过了“尾牙”,大家就开始置办年货,而在外的泉港人也陆续回家准备过年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