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鬼手王宝和三仙归洞大揭秘:成为一代传统艺术家

鬼手王宝和三仙归洞大揭秘:成为一代传统艺术家

王保合,有“鬼手”称号的吴桥民间表演艺术家,成长于一个杂技世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在北京天桥摆摊卖艺,祖父王玉森还有一个“江湖八大怪之一”的名号,在北京天桥小有名气。6岁时,家境贫寒的王保合就跟着父亲到天桥卖艺,他辅助父亲的节目,表演一些基本功。1951年,长大后的王保合回到吴桥,自己拉班子演出;1958年,他加入了吴桥马戏杂技团,成了一名正式杂技演员,他有两手绝活:“三仙归洞”和“缩骨软功”。

鬼手

前香港特首称他“鬼手”

走进位于杂技大世界“江湖文化城”的“鬼手居”,记者见到表演完毕正在喝茶的王保合。他穿了一身棕色绸缎。虽然个头小、身材瘦,眼神里却透出矍铄的光。说起杂技,王保合充满笑意的眼睛里有掩饰不住的自信。

如今在吴桥,“鬼手”王保合的名字,可以说是如雷贯耳,这个很有气势的名字还是原香港特首董建华给起的呢!1999年,受河北省劳动厅推荐,王保合跟随某艺术团到香港九龙艺术中心演出,一演就是几个月。王保合没料到,在家乡深受欢迎的传统杂技竟然在香港也非常火爆。香港市民纷纷去观看演出,场场爆满。“三仙归洞”的神奇、“缩骨软功”的诡异引起了人们的兴趣。看过王保合表演的香港特首董建华,称其为“鬼手”。演出也同样“刺激”到了香港媒体敏锐的嗅觉,于是,翡翠台、凤凰台、《大公报》等香港著名媒体争相报道这次演出。在报道中,不知是哪家香港媒体率先引用了董建华给王保合“鬼手”的美誉,从此,这个称号不胫而走,传遍了香江,传入了祖国内地,也传到了王保合的家乡,也才有了后来“鬼手居”的雅号。

三仙归洞

基本原理:

1、表演者凡是要将球拿在左手,实际球已经拿在右手了,他不会直接用左手去拿球,一定要通过右手转递球。  2、表演者让观众看到球被碗盖住,那球就一定没有被放进去,碗中什么都没有。  3、球都是在盖碗的瞬间被放进碗的。  这三点都是需要依托表演者的高超手法来完成的,都是真功夫。

具体步骤:

首先对碗和球逐一命名,表演者右方为右碗,右球,左方为左碗,左球,中间的球为中球。左中右三球依次排开,左右两碗分列两旁,表演者先盖上右碗,这是普通的盖碗动作,碗中无球,也不需要有球。接着你看到他用右手去拿中球然后放在左手中,上面已经说过了,球并没有转到左手,而是还在右手中。接下来他用右手将右碗掀开,左手顺势做将球放入右碗的动作,上面已提到了这只是假象,右碗中什么都没有放入。紧接着他会用右手去将左球盖入左碗,为什么不用左手将左球盖入左碗呢,因为左手中就没有球,他用右手将左球盖入左碗的瞬间已将之前拿在右手的中球也放入了左碗。此后表演者又使出用右手去拿右球而后转交给左手的把戏,右球还在右手中,这时他朝着左碗,用右手拿筷子捅开并没有球的左手说声“进”,好似球被捅入左碗,掀开左碗后,里面当然有两个球了,这是在刚才右手盖上左碗后就已经有了的。之后表演者再用右手盖上左碗,他只能用右手去盖左碗,因为左手就没有球,盖碗瞬间,左碗中两个球已经变成三个球了。表演者再装模作样地用筷子从右碗转移球至左碗,右碗一开始压根就没有球,结果当然是,掀开左右碗,右碗无一球而左碗有三球。

成就荣誉

他传承“三仙归洞、缩骨软功”,他被香港特首董建华称其为“鬼手”。他就是蜚声中国内外、获奖无数的王保合。 到中国外很多地方进行文化交流演出,所到之处赞誉不断。外国朋友对中国古老的魔术无不惊叹神奇,他也因此获得中国杂技魔术最高奖“金菊奖”银奖、“河北省文艺振兴奖”、省级劳模等光荣称号,并被上海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收录其中。

从电视上的其他介绍来看,王保和除了三仙归洞这个魔术,就只有吞针、缩骨功这类没法上台面的街头耍把式。而现代魔术,恐怕他是没有能力参与,与刘谦的精巧设密相比,更是判若云泥。

但是王保和代表的却是越来越稀少乃至接近失传的传统街头艺人的流派。

我还在少年时,中国大地还随处可见行走江湖的卖艺人士,不管是卖药的还是耍魔术的,都能够只凭一张嘴皮,不做任何表演就让几十人半个小时都不动一步。随着社会的变迁,这种下九流的营生也逐渐消失了,借助强势电视台的综艺娱乐和赵本山式的小品统一了中国。

而年近古稀的王保和凭借他数十年街头历练出的杰出语言能力,把一个如此简单的魔术玩得出神入化,从各种强势媒体中生生挤出一片天地,仅凭口口相传的网络传播就重新征服了大众。但随着街头卖艺者的消失,走江湖的街头派表演将会随着王保和们的逝去而失传。

王保和现在的辉煌,恐怕是拥有千年历史的江湖演艺派,给年轻人留下的最后记忆。

抖音看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