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李师师改(李师师怎么说)-飞外

李师师改(李师师怎么说)-飞外

今天给各位分享李师师改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李师师怎么说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李师师只是一介女流,宋江为什么给李师师送礼?《水浒传》中,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死的死,疯的疯,基本上没有几个是得以善终的。而且,让人更加意难平的是,宋江决定接受宋朝的招安时,还必须要通过李师师才能如自己所愿,书中,李师师与宋徽宗和燕青都有纠葛,而书中的李师师大多数都是存在于燕青的视角里的,但是历史上真实的李师师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为什么她作为一名青楼女子,能够被载入史册,流芳千古呢?

首先,古代的青楼女子,和现代的青楼女子其实是两个东西,古代的青楼女子,她们的才情其实比一般老百姓都要好,而且她们从小便开始培养技艺,通常都是有一技傍身的。因为一般能去到青楼里消费的,都是一些出口成章的达官贵人,甚至是皇帝,而历史上的李师师,和宋徽宗其实是有一层说不明道不清的关系的。

李师师原姓王,年幼时便父亲送到了寺庙当中抚养,希望她能够在神明的保佑下平安长大,于是寺庙里的僧人为她赐名师,这便是师师这个名字的来源了,为何她会改姓李呢?李师师在寺庙中的时候,她父亲便去世了,李师师便成了无父无母的孤儿,这时一位李姓的奶奶收留了她,所以,她从此便改姓了李。

这位奶奶其实是青楼中的一个老鸨,所以李师师从小便一直在学习琴棋书画和诗词歌赋。她尚未成年的时候,便是一位名动四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青楼头牌了。而且,她在歌赋方面天赋过人,虽受师父指点,但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所弹曲艺与歌喉余音绕梁三日绵绵不绝,同时李师师的样貌也过人,可谓是风情万种,绝代无双。

后来她遇到了宋徽宗和周邦彦,宋徽宗其实是一位风流皇帝,后宫三千佳人都留不住他一颗想见识外面美人的心,刚好身边懂得察言观色,投其所好的太监给宋徽宗推荐了这位名动京城的美人李师师,宋徽宗的心可就按捺不住了,更滑稽的是,当时的皇帝其实是不能轻易出宫的,而且出宫还是为了见青楼女子,这传出去岂不是贻笑大方,宋徽宗为了不让自己成为百官的笑谈,便在宫中挖了一条地道,直接就通到了李师师的杏花楼,而李师师面对这位客人时,深感他气质不凡,非富即贵,于是便对他百般讨好,宋徽宗也被李师师迷的昏头转向。

北宋名妓李师师在靖康之变后为何落得如此下场呢?李师师是北宋末年色艺双绝的京城名妓。她那非常人能及的才情容貌使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据说,李师师早年就在仕子官宦人物中颇有声名,后来又得到宋徽宗的喜爱。然而,自从宋徽宗被携以后,李师师的下落也成为了千古之谜。

传奇的经历

历史上,关于李师师的记载不见于正史,却是野史、传奇和传记中炙手可热的人物。据记载,李师师原本是汴京城内染坊匠王寅的女儿,她的母亲在她出生后不久就死了。为了祈求女儿平安,王寅在李师师3岁那年将她寄名佛寺。寺中的老僧人认为她很像佛门弟子,而人们又管佛门弟子叫“师”,所以称其为师师。一年以后,王寅因为为朝廷染布延期入狱,死在狱中,师师成为孤儿,流落街头。以经营妓院为业的李蕴见她是个美人坯子,于是将她收养,为其改名为李师师,并教她琴棋书画。李师师长大后不仅姿色动人,技艺也很出众,成为汴京城里最有名气的艺姬。一时间李师师成为文人雅士、公子王孙竞相争夺的对象。据说,她曾与宋朝著名词人周邦彦关系密切,还有人传她与武功员外郎贾奕有染。

后来,李师师的名声甚至传到了宋徽宗的耳中。宋徽宗本就是个嗜好女色的人,后来在高体、王髓的怂恿下,假装成富商赵乙与李师师幽会,并赐给她很多金银财宝。后来,李师师从徽宗的言谈举止中断定他并非普通人,于是殷勤侍奉。然而,好景不长。不久,金兵大举入侵,宋军节节败退,徽宗和钦宗在靖康之难成了俘虏,被扣押在金国,从此以后,李师师下落不明。

川香魂归何处

后世对于李师师的下落,主要流传着5种说法。一种说法说她以死殉国。掘《李师师外传》记载,金人攻破冲京后,金主也垂远李师师的美色,派人四处寻找。后来,汉奸张邦昌为了讨好金主,挖空心思地找到李师师,将她献给金主。李师师虽沦落红尘,但是很有气节。她不愿意委身金人,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拔下头发上别着的金簪自刺喉咙,没有死掉,于是她又折断金等,吞金而死。临死之前,她大骂张邦昌:“告以贱妓,蒙皇帝眷,宁一死无他志。若斐高隐旧禄,朝廷何负汝,乃事事为斩灭宗社计?”后人多认为《李师师外传》主要是借人借事来抒发亡国的感慨,借李师师的忠义以讽世,其情节没有什么事实依据,因而学者多对此说持有异议。邓广铭《东京梦华录注》认为此书“一望而知为明季人妄作”。蔡东落《宋史通俗演义》、许慕羲《宋宫十八朝演义》也都认为是作者借李师师讽世。

另一种说法认为宋室南渡后,李师师辗转来到江浙一带,艰难无以自存,不得己重操旧业。但是受尽折磨后的李师师已心绪萧索,容颜憔悴,仅卖唱度日。《青泥莲花记记》记载:“靖康之乱,师师南徒,有人遇之湖湘间,衰老憔悴,无复向时风态。”清初陈忧《水浒后传》继承了这一说法,说李师师在南宋初期,流落临安(杭州),寓居西湖葛岭。这个说法,凄凄切切,充满懦怅之感,颇有“门前冷落车马稀”和“落花时节又逢君”的伤感。

第三种说法认为李师师南渡后,穷愁潦倒,嫁给商人为妾,最后溺死在钱塘江中。第四种说法说,李师师在李纲进行东京保卫战的时候,捐出了全部家产,助宋军抗金。之后她逃出汁京,到慈云观中做了女道士此外,还有人认为李师师在汴京失陷以后被俘虏北上,被迫嫁给一个病残的金兵为妻,在耻辱中郁郁而终。

总之,关于李师师的归宿种种不一,这个如浮萍般飘荡的生命,最终没有跳出“自古红颜多薄命”的结局。追根溯源,主要因为她是与亡国之君有关系的女子。于是关于她的传闻,不免多了一些脆测和传的成分,而她的归宿究竟如何,恐怕永远是难解之谜了。

历史上真实的李师师的原名叫什么?她的出身是什么?历史上真实的李师师的原名王师师,她是汴京染匠王寅的女儿,在家排行第二,四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她被妓院收养,长大 *** 之后,成为红极一时的汴京名媛。

据历史记载,王师师的母亲因生她难产而死,王师师也是一个很奇怪的孩子,尚在襁褓之中,她不爱哭闹,王师师的父亲用豆汁把她养到了3岁。在当时汴京,都流行把孩子送达寺庙寄养一段时间,这样的孩子将来好养活。三岁的王师师被父亲送到宝光寺,一位老僧看到王师师,心生怜爱,随口问道:“这孩子可曾有名字?”王寅说:“还未曾取名,烦请大师赐名。”老僧说:“此 *** 视我佛门为家,那就名为一个师字。”一年后,王师师的父亲王寅被问罪而死,她从寺庙出来,流落在民间,饥寒交迫,居无定所,妓院的李妈妈看到她冰雪聪明,还天生一副好皮囊,于是收养了她,并自此正式改名为“李师师”。

在我国四大名著《水浒传》有一首描写李师师的美丽,诗内容是:芳容丽质更妖娆,秋水精神瑞雪标。凤眼半弯藏琥珀,朱唇一颗点樱桃。露来玉指纤纤软,行处金莲步步娇。白玉生香花解语,千金良夜实难消。大概意思是容貌美丽,天生丽质,妆饰更是分外妖娆,有像至清的秋水,至洁的瑞雪一样的精神风标。半弯的丹凤眼,瞳子像琥珀一样晶亮;红润的嘴唇。口唇像樱桃一样美艳。葱葱玉指,显得人纤细柔软;三寸金莲,每一步都雍容娇艳。她的美丽,能让白玉生出香味,花儿能听懂话,就是散尽千贯金银,也得不到与她共度良宵。

美貌是社交当中无形的王牌,李师师通晓音律,多才多艺,生性机灵,深谙察言观色之道,宋徽宗不顾大臣百般阻挠,也不顾后世清誉,经常混迹于李师师所在的妓院,并于李师师交好。

李师师为什么会改名李师师,北宋汴京(今中国河南省开封市)人,名妓。

洗染工王寅之女。母亲早逝,父亲煮浆代乳,抚养 *** ,四岁时亡父,因而落入娼籍李家,改名李师师。与著名文人周邦彦、晁冲之有来往,有诗词互赠,又与宋徽宗有过交往,有许多风流韵事。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破汴,师师下落不明,有人说她捐家产助宋军抗金,后在慈云观出家;一说吞金簪自杀,另说嫁给商人为妾。

李师师的一生李师师原本是汴京城内经营染房的李寅的女儿,三岁时父亲把她寄名佛寺,老僧为她摩顶,她突然大哭。老僧人认为她很象佛门弟子,因为大家管佛门弟子叫“师”,所以她就被叫做李师师。过了一年,父亲因罪死在狱中。她因此流露街头,以经营妓院为业的李蕴见她是个美人坯子,于是将她收养,教她琴棋书画、歌舞侍人。一时间李师师成为汴京名妓,是文人雅士、公子王孙竞相争夺的对象。最后连宋徽宗也闻其名而想一亲芳泽。高俅、杨戬自然怂恿宋徽宗,并信誓旦旦地保证不会走漏消息。

一见到李师师,宋徽宗就觉得这些年简直是白活了。李师师不卑不亢、温婉灵秀的气质使宋徽宗如在梦中。李师师与高俅早就相识,见位高权重的高大人竟然对这位陌生的客人毕恭毕敬,心下疑惑,但可以确定这也是得罪不得的达官显贵,于是殷勤侍奉。

第二天天还没亮,宋徽宗急忙穿好衣服,与高俅杨戬赶回去上朝。从此宋徽宗对后宫佳丽视若无睹,隔三差五就以体察民情为由,出宫来李师师这里寻欢作乐,有时还叫着大学士王黼同去。李师师渐渐也知道了他的真实身份,万岁爷驾临,怎敢不百般奉承!如今的李师师可非往日可比,身份虽然仍是名妓,却也“名花有主”,有权势的王公贵族也只能望“师”兴叹。

可是偏有武功员外郎贾奕以前与李师师交情深厚,一日偶遇李师师,便去她家中留宿,酒后不免醋意大发,写了一首讽刺宋徽宗的词:闲步小楼前,见个佳人貌似仙;暗想圣情珲似梦,追欢执手,兰房恣意,一夜说盟言。满掬沉檀喷瑞烟,报道早朝归去晚回銮,留下鲛绡当宿钱。宋徽宗听说后大怒,差点杀了他,最后还是贬到琼州做了个参军。

其实在所有的客人中,李师师最中意的是大才子周邦彦。有一次宋徽宗生病,周邦彦趁着这个空儿前来看望李师师。二人正在叙阔之际,忽报圣驾前来,周邦彦躲避不及,藏在床下。宋徽宗送给李师师一个新鲜的橙子,聊了一会儿就要回宫,李师师假意挽留道:“现已三更,马滑霜浓,龙体要紧。”而宋徽宗正因为身体没全好,才不敢留宿,急急走了。

周邦彦酸溜溜地添了一首词: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岂知宋徽宗痊愈后来李师师这里宴饮,李师师一时忘情把这首词唱了出来。宋徽宗问是谁做的,李师师随口说出是周邦彦,话一出口就后悔莫及。宋徽宗立刻明白那天周邦彦也一定在屋内。脸色骤变,过了几天找借口把周邦彦贬出汴京。

李师师为其送行,并将他谱的一首《兰陵王》唱给宋徽宗听: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谶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桑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映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剪,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侧。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记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宋徽宗也觉得太过严厉了,就又把周邦彦招了回来,封他为大晟乐正,命定正雅乐。

1125年,宋徽宗禅位给太子赵桓,太子尊徽宗为道君太上皇帝,住在太乙宫内,专奉道教。不久,金兵大举入侵,宋军节节败退,徽宗与钦宗终于在靖康之难成了俘虏。金军本想连李师师一起俘虏,但没有成功。宋朝南渡后,李师师的下落不明,有人说她捐出家产抗金,自己遁入空门。有人说她被金军掠走,吞金自杀。也有人说她随便嫁了个商人,后来在钱塘江淹死了。

【李师师外传】

/B宋代传奇小说。出自《琳琅秘室丛书》。作者不详。收入鲁迅校录的《唐宋传奇集》。

本篇写李师师原是北宋汴京染匠王寅的女儿﹐4岁时父母俱亡﹐由娼家李姥收养。及长﹐色艺双绝。经内侍官张迪引荐﹐结交了假称是大商人赵乙的宋徽宗﹐前後受赐金银财宝器用食物非常多。徽宗退位後﹐师师将其所赐金银献给官府作为抗击金人的军饷﹐并贿请张迪转求徽宗准许她出家当道士。不久﹐金人攻陷汴京﹐大汉奸张邦昌为讨好主子﹐把她献到金主帅闼嬾之前。师师在痛斥张邦昌之後吞金而死。

这篇小说和大多数宋代传奇不一样﹐不写历史故事而写当代的现实题材。它描写宋徽宗穷奢极侈﹐荒淫失政﹔勾画张迪不顾人民死活﹐极力阿谀逢迎的丑恶嘴脸。特别是塑造了一个向来被视为 *** 却为抗击侵略者慷慨解囊﹐在敌人面前表现得大义凛然的 *** 形像﹐这对当时那些卖国求荣的投降派来说﹐无疑有深刻的讽刺﹑批判意义。它的结构谨严﹐语言雅洁﹐描写细腻﹐是宋人传奇中一篇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张端义《贵耳集》和《宣和遗事》均载有李师师轶事。後之《水浒传》也根据这些记载﹑传说记叙了这个故事。 张端义《贵耳集》和《宣和遗事》均载有李师师轶事。後之《水浒传》也根据这些记载﹑传说记叙了这个故事。 张端义《贵耳集》和《宣和遗事》均载有李师师轶事。後之《水浒传》也根据这些记载﹑传说记叙了这个故事。 张端义《贵耳集》和《宣和遗事》均载有李师师轶事。後之《水浒传》也根据这些记载﹑传说记叙了这个故事。 张端义《贵耳集》和《宣和遗事》均载有李师师轶事。後之《水浒传》也根据这些记载﹑传说记叙了这个故事。 张端义《贵耳集》和《宣和遗事》均载有李师师轶事。後之《水浒传》也根据这些记载﹑传说记叙了这个故事。 张端义《贵耳集》和《宣和遗事》均载有李师师轶事。後之《水浒传》也根据这些记载﹑传说记叙了这个故事。 张端义《贵耳集》和《宣和遗事》均载有李师师轶事。後之《水浒传》也根据这些记载﹑传说记叙了这个故事。 编辑摘要目录-[ 隐藏 ] 1民间传说 2人物评价 3同名电视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民间传说 宋徽宗赵佶一生生性轻浮,除了爱好花木竹石、鸟兽虫鱼、钏鼎书画、神仙道教外,还嗜好女色如命,后来更是终日沉湎其中,放浪形骸,不能自拔。徽宗的后宫中妃嫔如云,数量惊人,史书记载有“三千粉黛,八百烟娇”。但是与这些妃子日夜缠绵,朝夕相拥,再美味的佳肴吃多了也会腻烦,再绮丽的景致眼熟了也不再新奇。一日,他闲得无聊,在一个团扇上提笔写了“选饭朝来不喜餐,御厨空费八珍盘”十四个字,忽然文思枯竭,让一位大学士续下一句。那人特别会揣摩赵佶的心思,就续了句“人间有味俱尝遍,只许江梅一点酸。”甜酸爽口的杨梅当然会解御厨八珍之腻。赵佶的人间女色“一点酸”就是名满京师的青楼歌妓李师师。�

李师师,生卒不详,北宋末年汴京名妓。本姓王,四岁时亡父,因而落入娼籍李家,改名李师师。据载,她气质优雅,通晓音律书画,芳名远扬开封城。可能由于童年凄凉的生活在李师师心里刻上了深深的烙印,成名之后,她给人的感觉始终总是淡淡的忧伤,她喜欢凄婉清凉的诗词,爱唱哀怨缠绵的曲子,常常穿着乳白色的衣衫,轻描淡妆,这一切都构成了一种“冷美人”的基调,反而更加迷人。

徽宗对李师师早就有所耳闻,一日便穿了文人的衣服,乘着小轿找到李师师处,自称殿试秀才赵乙,求见李师师,终于目睹了李师师的芳容:鬓鸦凝翠,鬟凤涵青,秋水为神玉为骨,芙蓉如面柳如眉。徽宗听着师师执板唱词,看着师师和乐曼舞,几杯美酒下肚,已经神魂颠倒,便去拥了李师师同入罗帏。这一夜枕席缱绻,比那妃嫔当夕时,情致加倍。李师师温婉灵秀的气质使宋徽宗如在梦中。可惜情长宵短,转瞬天明,徽宗没奈何,只好披衣起床,与李师师约会后期,依依不舍而别。

从此以后,徽宗就经常光顾李师师的青楼。李师师也不敢招待外客。有权势的王公贵族也只能回避三舍,她的青楼门前已是冷落车马稀,但有一人李师师自己不能割舍,他就是大税监周邦彦。周也是一名才子,他风雅绝伦,博涉百家,并且能按谱制曲,所做乐府长短句,词韵清蔚,是当时的大词人。有一次宋徽宗生病,周邦彦趁空幽会李师师。二人正耳鬓厮磨之际,忽报圣驾前来,周邦彦一时无处藏身,只好匆忙躲到床铺底下。

宋徽宗送给李师师一个从江南用快马送到新鲜橙子,与她边吃边调情。这天由于徽宗身体没全好,才没留宿。徽宗走后,周邦彦填了一首词《少年游?感旧》讥讽:“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帏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筝。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这首词将徽宗狎妓的细节传神地表现出来。

后来徽宗痊愈,再找李师师宴饮,李师师一时忘情把这首词唱了出来。宋徽宗问是谁做的,李师师随口说出是周邦彦,话一出口就后悔莫及。宋徽宗立刻明白那天周邦彦也一定在屋内。脸色骤变,他不禁恼羞成怒,第二天上朝时,就让蔡京以收税不足额为由,将周邦彦罢官免职押出京城。李师师冒风雪为周送行,并将他谱的一首《兰陵王》唱给宋徽宗听。李师师一边唱,一边流泪,特别是唱到“酒趁哀弦,灯映离席”时,几乎是泣不成声。宋徽宗也觉得太过严厉了,就又把周邦彦招了回来,任命他为管音乐的大晟府乐正。至于李师师,后来也被召进了宫中,册为李明妃。但金兵进逼开封,徽宗将皇位让给太子钦宗厚,李师师失去靠山,被废为庶人,并被驱出宫门,地位一落千丈。据传她为了免祸,自乞为女道士。不久,汴京沦陷,北宋灭亡。金兵俘虏徽、钦二帝和赵氏宗室多人北返,李师师的下落也变得众说纷纭,扑朔迷离了。

由于正史不屑于提到李师师的名字,但在野史传闻及人们茶余饭后的闲聊中,却是津津乐道的话题,她的故事也随之带上了一层传奇乃至神秘的色彩。由于李师师色艺双全,貌若天仙,同时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文人的笔记小说中记载着她与不少文人的交往,如张端义《贵耳录》、张邦基《墨庄漫录》,都记载了她与大词人周邦彦、晁冲之的来往和诗词酬答的故事。

李师师出宫之后,到金兵掳二帝北上之前,她的下落有两种版本:《三朝北盟会编》说她被驱逐之后,接着又被抄家;而《李师师外传》中说她自知富有,抄家是难免的,便主动将自己的财富捐给河北作军饷。不管如何,两种说法的结局是一样的,即曾经名(两个务必具体是指:两个务必具体是指: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噪一时、富甲一方、权势倾天的李师师成了一贫如洗的平民女子。

而“靖康之耻”后的李师师下落,更有如下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以死殉国。《李师师外传》记载说,金人攻破汴京后,金主也久闻李师师的大名,让他的主帅挞懒去寻找李师师,但是寻找多日也没有找到。后来在汉奸张邦昌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李师师。李师师不愿意伺候金主,先是用金簪自刺喉咙,但是没有成功,于是又折断金簪吞下自杀。临死之前,她大骂张邦昌:“告以贱妓,蒙皇帝眷,宁一死无他志。若辈高爵厚禄,朝廷何负于汝,乃事事为斩灭宗社计??”清朝人士黄廷鉴《琳琅秘室丛书》也据此称赞她的殉国行为是大丈夫气概的表现,“师师不第色艺冠当时,观其后慷慨捐生一节,饶有烈丈夫概,亦不幸陷身倡贱,不得与坠崖断臂之俦,争辉彤史也”。认为这一行为将在历史上永放光芒。后世的通俗小说多沿袭这一说法。但小说作者主要是借人借事来抒发亡国的感慨,没有什么事实依据,因而学者多对此说持有异议。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将《李师师外传》称为传奇,宋之在《皇帝与 *** 》一书中认为“外传的作者所写的是传奇,恐怕是感慨多于事实,作者大概是想借李师师的忠义以讽世”。邓广铭《东京梦华录注》认为此书“一望而知为明季人妄作”。蔡东藩《宋史通俗演义》、李逸候《宋官十八朝演义》也都认为是作者借李师师讽世。

第二种说法,老死江湖。《青泥莲花记》记载:“靖康之乱,师师南徙,有人遇之湖湘间,衰老憔悴,无复向时风态。”张邦基《墨庄漫录》书中称李师师被籍没家产以后,流落于江浙一带,有时也为当地士大夫唱歌,“靖康间,李生与同辈赵元奴及筑毯吹笛袁綯、武震辈,例籍其家。李生流落来浙,士大夫犹邀之以听其歌,憔悴无复向来之态矣”。清初陈忱《水浒后传》继承了这一说法,说李师师在南宋初期,流落临安(杭州),寓居西湖葛岭,操旧业为主“唱柳耆乡‘杨柳外晓风残月’”。宋代评话《宣和遗事》也有类似记述,但添加了“后流落湖湘间(今湘南一带),为商人所得”。宋人刘子翚《汴京记事诗》云:“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过湖湘,缕金檀板今无色,一曲当年动帝王。”这个说法,凄凄切切,充满惆怅之感,颇有“门前冷落车马稀”和“落花时节又逢君”的苦味,很可能是时人的借托。

第三种说法,被俘北上。称李师师在汴京失陷以后被俘虏北上,被迫嫁给一个病残的金兵为妻,耻辱地了结残生。清人丁跃亢《续金瓶梅》等书皆宗其说。但也有人提出异议,当时金帅挞懒是按张邦昌等降臣提供的名单索取皇宫妇女的,李师师早已当上了女道士,自然不在此例,所谓是“师师必先已出东京,不在求索之列,否则决不能脱身”。

纵观以上种种说法,似乎以第二种说法较为可信。汴京失陷前,李师师已废为庶人,当了女道士,说她匿于民间,流落于江浙。总之,小说家为润饰其作,点缀人物,各取所需,所以所取李师师的归宿种种不一;追根朔源,主要由于李师师是与亡国君主有关系的女子。皇帝与 *** ,贵贱悬殊,其情事也必涉及国事,有关她的传闻,不免有许多臆测和讹传的成分,因而她的归宿究竟如何,恐怕永远是难解之谜了。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人物评价 李师师:北宋末年色艺双绝的名妓,她慷慨有快名,号为“飞将军”。她的事迹在笔记野史、小说评话中多有记述。较早的可见张端义《贵耳集》 、张邦基《墨庄漫录》 、宋代评话《宣和遗事》 。相传李师师还为保护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画卷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李师师小传

天性丽质 造化独钟 直教人百转千般叹

东京汴梁,林立层层酒楼,处处斋馆,上至达官贵人,下到平民百姓,穿梭往来,一派繁华景色。

其中有座矾楼,雕梁画栋极是华丽,吸引无数富商豪门,王孙公子、文人骚客来此游玩欢宴。东京城酒楼无数,可唯有这矾楼尽日丝竹声声,人头攒动,门庭若市。之所以有如此景象尽皆因为矾楼之中有一位绝色美女,唤作李师师的。

市井传言这李师师身世颇有些坎坷,是个挺可怜的人。她原本不姓李的,乃汴京城里一个叫王寅的染布匠的女儿,他的老婆刚刚生下李师师的时候,便死掉了。王寅便用豆浆代替奶水喂她,竟使这个女孩活了下来——所以有后代卖豆浆的聪明之人,用上了这个例子打 *** ,说是“喝豆浆,聪明又漂亮,好比李师师”——真是要令人呕吐。王寅为了祈求女儿平安,按照当地的习俗,送她到庙里举行舍身入寺庙的仪式,因为当时做活佛弟子的,在风俗习惯上都被称呼为“师”,王寅便给她取名叫作“师师”。

师师四岁的时候,王寅因为为朝廷染布延期入狱,后来死掉了,师师成了一个孤儿,幸好被矾楼的李婆婆收养了她,从此她便在矾楼里住下来,也改姓李,叫李师师。等她长大的时候,不仅模样儿长得美丽,技艺也出众,声名渐渐地越来越响,后来竟而成为了汴京城里最有名气的艺妓。在东京城市提及矾楼李师师几乎是无男人不知,无男人不晓,每一个男人都在想:倘若是和李师师睡上一夜,死也甘心了。平常的女子只能供人发泄情欲,而李师师的一颦一笑,一唱一合却可以让人消魂。可偏偏李师师因为红透了整个东京城,自是常人不能一见的,所以能一睹芳容的,只有那些达官司显贵了,偶有那些知书打礼之人也会受到格外的礼遇,被请进楼中小叙!于是乎东京城内又无端多了无数声无可奈何的长叹!

这日,著名的大学士秦少游慕师师之名,也来到矾楼,李婆婆慌忙命人传来李师师。见罢师师秦少游,不禁恸容,师师称得上是柔媚无双,加上眉间那颗美人痣,真是风情万种,人见人爱。言谈之间又极有悟性,诗文酬唱不必说,琴棋书画又得上乘。最撩人的是她唱曲的娇声,有勾人魂魄之力。秦大学士一时兴起,为师师留诗一首,以赞其美貌:

远山眉黛长,

细柳腰肢袅。

妆罢立春风,

一笑千金少。

归去凤城时,

说与青楼道。

遍看颍川花,

不似师师好。

可少游何曾想到,这个李师师日后竟成为一位芳名永驻、身世飘转,千秋历史极难评说的人物!

李师师自己也不会想到将来走进她闺阁之内的究竟是哪些人物?

莺歌燕舞 纤手妙步 把一曲新词动帝王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

时光流转之间,李师师的生活却在不经意之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一天,矾楼来了位40来岁的贵雅客人,自称商人赵乙,此人生得是面白如玉,风度翩翩,眼波之中一股小视一切的神气透射出来。谁又能晓得,这位找上门来,自称赵乙的竟是当今天子宋徽宗。

众所周知,大宋的徽宗皇帝赵佶是个很精通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的高手,他既是皇帝,也是个不折不扣的风流才子,同时很喜欢玩女人,尽管有后宫佳丽无数,但时间久了他也觉得没意思了,挺生厌的。这下便有讨好皇帝的人,唆使他化装成平民百姓,偷偷溜出皇宫去寻花问柳。有个叫张迪的太监,在他净身进宫前是个特喜欢出入烟花柳巷的嫖客,对汴京城中的 *** 熟悉得很,他和李师师的那个养妈挺熟,他自然也知道李师师的芳名,便把这些告诉了徽宗皇帝。

皇帝一听,兴奋得很,马上准备厚礼送给李妈妈,然后带着几十个人马微服出访,去到了李师师所在的妓院。这李师师因为自己是“名人”的缘故,对嫖客都不怎么放在眼里,何况她觉得就算送再多的钱给妈妈又如何,还不过是个发了点财的暴发户,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是慕我的名来到这里,既是为我倾倒,那我才是老大,我说了算,我不答理你就不答理你,你能把我怎么着?徽宗沐浴更衣完毕,左等右等,都不见美女出来,心急得很,又不好发作,便只能静静地等待。正焦急之间,忽听帘外细步轻摇,纤影晃动,一个极是动听的声音问道:

“李妈妈,客人可还在么?”

那声音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如烟波流散,如东风抚兰,钻入耳中,沉入心底,竟是说不了的受用。

帘珑轻挑,李师师冲完了凉,懒洋洋地步入房中,徽宗一见刚出浴完毕的美女,简直惊呆了,他实在是不相信天底竟有如此美丽的女子。

李师师看向徽宗时,也蓦然发现此人与常人极不相同,生得俊朗不说,眉宇之间也颇是威严,当是高贵人物,可终究猜不透此人来历,知道自己已是怠慢,忙盈盈下拜,走到琴前,专为徽宗唱了一曲《万里春》:

千红万翠,簇定清明天。为怜他种种清香,好难为不醉。

我爱淙如何?我心在个人心里。便相看忘却春风,莫无些欢意。"

李师师的歌喉琴艺,在东京,是少有匹敌的。听了她柔绵婉约的弹唱,赵乙如痴如醉,仿佛坠入梦中,以手不自觉地和拍相击。宋徽宗看着李师师轻佻微逗、眉目传情,早已忘记了自己是皇帝,便与李师师百般调笑起来。

李师师明知他是位大贵人,自然放出手段,百般奉承,宋徽宗但觉味道新鲜,欢娱无比。李师师有一种怪癖,凡是到她这里来,只要略通文墨,便得留诗词一首。她见宋徽宗雍容华贵,雅致非常,当然不会放过。宋徽宗诗词、书画无不冠绝古今,这时又正在兴头上,欣然命笔,用他那独一无二的“瘦金体”书法写道:

浅酒人前共,软玉灯边拥,回眸入抱总含情。痛痛痛,轻把郎推,渐闻声颤,微惊红涌。

试与更番纵,全没些儿缝,这回风味忒颠犯,动动动,臂儿相兜,唇儿相凑,舌儿相弄。

清晨,皇上解下龙凤鲛绡丝带,送给师师作定情信物。因为徽宗还要去早朝,所以天色微明之时,便匆匆告别了。——这日是徽宗大观三年八月十七日。

丝带拿在手中,再看看那潇潇酒酒的瘦金体,李师师才惊觉,昨晚与自己同床共枕的竟是当今皇上,不禁吓了一身的冷汗。但转念一想:“皇帝既然肯来看我,则必定不会忍心杀我的,而且那天晚上他非常体恤我,并没有对我硬来,可知他是喜爱我的。如果他真有一天杀了我,大家都知道是因为皇帝放荡引起的,对他的声威有损,这是他最为忌讳的,所以,他绝不会对我们下毒手的。”

尽管这件事传了出去,可徽宗并没有把她怎么着。第二年的元月,皇帝反而还派人送来了一把名琴给李师师,又送了银子给李妈妈。三月,皇帝又换衣服微服来到了妓院,与李师师共享鱼水之欢,还为她居住的小楼题名为“醉杏楼”。

皇帝与李师师秘密往来的事情,皇宫内部也有传闻。皇后郑氏劝讳皇帝说:“ *** 纵然美艳绝伦,但毕竟出身卑贱,朝秦墓楚,难免染上花柳疾病,圣上万一沾染,如何是好?再说,皇上作为一国之君,万人之表,此事在民间泛传,其何以禁?况且,圣上经常深夜便装外出,纵有侍卫密随,也难保无一失,万一……”皇帝听了,觉得有道理,便没有再去李师师那里了,时间长达一年之久,但是暗地派人给她送礼,却从未停止过。

微宗皇帝曾经说过,论才、论貌、论人品,后宫嫔妃无一人能及李师师,他也曾经与皇后嫔妃闲聊时说起李师师时,对于谈及宠爱她的原因打过一个比喻:“假如从你们嫔妃当中挑出一百人,把钗环首饰卸下来,换上素妆,让她同样打扮,混在一起,人们一眼就能认出她与你们的不同,她那种气韵风采,不是仅仅能从面貌和身段上的美去体会的。”

所以,一年未见,皇帝特别想念李师师,终于,宣和二年的时候,皇帝又瞒过后宫嫔妃,溜出去与李师师幽会。因为这样躲躲闪闪的终归不便,于是张迪又献一计:在离宫旁边秘密地挖一地道通向妓院,如此不易为外人察觉圣上的行径,也可保圣上的安全。于是,离宫一带被列为禁区,作为御林军的禁地,而地下挖的通道则直接通到了李师师的门口,徽宗便常常从地道里走过去与李师师幽会。

一个歌妓竟能得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的垂爱,当真是古今罕有之事。

徽宗喜受师师,但他却没有把师师接到宫中,因为他是皇帝,是统治者,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言人。他前有满朝文武,后有六宫妃嫔,上有七庙列宗,下有皇子王孙,他不可能亲自去挑战封建的规律,便是有心也无力。

徽宗是中国最无能的统治者之一,他宠信蔡中、童贯,在他的统治期间还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过了二十五年荒淫腐败的皇帝生活,北宋朝廷在他的统治之下已是明日黄花,摇摇俗坠,而他最终死在了耻辱的俘虏浪途中。微宗喜欢诗词,在文学艺术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和李后主一样,活着极是天真幼稚,虽然他的词作很平庸,没有像李后主那样留下绝世诗作,但北宋时期文学艺术的繁荣也一定程度上有其功劳。

作为官方文化的代表的他,抛弃军国大事不理,而沉溺于李师师的软玉温香中,本身便是北宋灭亡的标志。作为下层女子的李师师,自然也不敢对作为当朝统治者的皇帝有丝毫反对,只能与他“同床异梦”。

而李师师的悲凄也从徽宗的到来而开始了。

试想,皇帝宠信的女子又有哪个敢吃了熊心豹胆前来招惹呢?

当时还有一位震烁古今的女子,便是号称婉约词宗的李清照了,她那首在极度悲痛中写成的《飞外台上忆吹箫》,风靡了京城,到处有人吟唱她的“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历史上的李师师和宋徽宗赵佶的故事?尽量详细点李师师(1090年-1129年),北宋末年青楼歌姬,东京(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多见于野史、笔记小说。张端义《贵耳集》和《宣和遗事》均载有李师师轶事。后来的《水浒传》也根据这些记载﹑传说记叙了这个故事。

根据《李师师外传》(出自《琳琅秘室丛书》,作者不详,收入鲁迅校录的《唐宋传奇集》。):

李师师原本是汴京城内经营染房的王寅的女儿,三岁时父亲把她寄名佛寺,老僧为她摩顶,她突然大哭。老僧人认为她很象佛门弟子,因为大家管佛门弟子叫“师”,所以她就被叫做王师师。在王师师四岁时,父亲因罪死在狱中。

她因此流露街头。大凡美人,都是命里不济,命运多舛啊。后来以经营妓院为业的李蕴发现了她,哎呀,这是一颗埋在土里的珍珠啊!看那腰,看那眼,看那眉,看那身段,嘿,是个美人坯子呀,于是将她收养,并随其姓,改名为李师师,并教她琴棋书画、歌舞侍人。

一时间李师师成为汴京名妓,是文人雅士、公子王孙竞相争夺的对象。最后连宋徽宗也闻其名而想一亲芳泽。高俅、杨戬自然怂恿宋徽宗,并信誓旦旦地保证不会走漏消息。

一见到李师师,宋徽宗就觉得这些年简直是白活了,李师师不卑不亢、落落大方,温婉灵秀,温文尔雅。再想想那些皇宫的宾妃们,个个都是唯唯诺诺,俯首帖耳,呼来唤去,太没意思了。于是乎,赵佶就狂热地爱上了李师师。

扩展资料

李师师的结局:

1125年,宋徽宗禅位给太子赵桓,太子尊徽宗为道君太上皇帝,住在太乙宫内,专奉道教。不久,金兵大举入侵,宋军节节败退,宋徽宗与宋钦宗在靖康之难成了金人的俘虏。金军本想连李师师一起俘虏,但没有成功。

宋朝南渡后,李师师下落不明。有人说她捐出家资助宋军抗金,自己在慈云观出家做了道士;有人说她被金军掠走,她蓬头垢面,不肯盥洗更衣去见金人,乘人不备,吞金簪自杀;也有人说她随便嫁了个商人为妾,后来在钱塘江淹死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师师

李师师改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李师师怎么说、李师师改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