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症状
皮损表面覆盖银白色鳞屑,轻轻剥去表皮鳞屑,可见一层淡红色发亮薄膜,称为薄膜现象。
刮除薄膜后,可见小的出血点,称为点状出血现象。
寻常型银屑病分为以下几种:
1、点滴状银屑病:皮损为粟粒至绿豆大小的丘疹,呈点滴状分布全身,常见于儿童,有扁桃体发炎病史。
2、钱币状银屑病:皮损较大,状如钱币,呈圆形扁平斑块。
3、蛎壳状银屑病:皮损有糜烂及渗出,如湿润状湿疹,干燥后形成污褐色鳞屑痂,并重叠堆积,状如蛎壳。
4、反向银屑病:皮损为边界清楚的红斑,有光泽,局限于大的皮肤皱褶部位,如腋窝、腹股沟、颈部,往往缺乏鳞屑。
各部位皮损症状
1、面部:皮损多为点滴状浸润性红班、丘疹或脂溢性皮炎样改变。
2、头皮:皮损鳞屑较厚,常超出发际,头发呈束状(束状发)。
3、腋下、乳房和腹股沟:常由于多汗和摩擦,导致皮损鳞屑减少并可出现糜烂、渗出及裂隙。
少数损害可发生在唇、颊黏膜和龟头等处,颊黏膜损害为灰白色环状斑,龟头损害为边界清楚的暗红色斑块;甲受累多表现为“顶针状"凹陷。
寻常型银屑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仍不十分清楚,包括遗传因素(常有家庭发病史,并有遗传倾向)、感染因素(病毒感染、细菌感染)、代谢障碍、内分泌因素、神经精神因素、免疫因素等。
目前认为银屑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多基因遗传病,另外创伤、环境因素、应激、药物等也是促发因素。
主要根据典型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和分型,另外组织病理学表现和皮肤镜可帮助作出诊断,皮肤镜可见亮红色背景,其上可有数量较多的球状、发夹和环状血管。
外用药物可选用保湿剂以加强对皮肤屏障的保护,如糖皮质激素制剂或软膏,维A酸类药物,卡泊三醇等。
系统治疗药物可使用甲氨蝶呤、环孢素、抗生素等。生物制剂可选用靶向免疫调节剂。
物理治疗如光化学疗法(PUV
A)、UVB光疗(特别是窄谱UV
B)、浴疗等均可应用。另外,还应重视心理治疗,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劳累、精神紧张等诱发或加重本病。